不甘放弃的母亲要捐肾救子

2011-03-04 09:11:56 浏阳网| 编辑:戴鹏
字号:

浏阳网3月4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罗时茂)

    2003年,大学毕业刚工作不久的王敏患上尿毒症,次年换肾至今,已经花费80余万元,父母、已成家的哥嫂、已出嫁的妹妹5人赚钱供他都不够。可去年,移植的肾病变,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命。而重新换肾需要的数十万元对这个连价值上千元的东西都没有的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敏的母亲张立明不甘心年轻的儿子就这样陨落,她决定捐出一个肾给儿子。

5人赚钱给他治病还不够,家里价值千元的东西全卖了

    龙伏镇新开村,一个已经废弃的学校二楼,王敏一家就蜗居在这里。

    王敏大专毕业后在广东一家港资纺织企业工作,“那时的工资算比较高的。”但没想到,当年年底,王敏逐渐感觉浑身无力,脸色蜡黄,一检查,竟然是尿毒症。病魔面前,王敏只得返回老家。医生告诉他,只有换肾才能救他。母亲张立明下定决心,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救儿子。

    当时,家里在靠近马路的地方买了宅基地,红砖、水泥都已经堆放在工地上,准备建新房。突如其来的病患,建房的计划就此搁浅,“不但红砖、水泥卖了,房子也卖了,首饰卖了,家里能上1000块钱的东西都卖了,给他做了手术。”张立明说,2004年初换肾至今,花在儿子身上的钱已经超过80万元,远远超过这个农家的承受能力,“现在借亲戚的外债还有20多万,大儿子夫妻俩赚了钱救弟弟,自己也没有房子,借住在岳父家。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了,但她还是全力支持哥哥治病。”虽然5个人如此努力,但还是不能满足王敏治病需要。

    谁料到,去年,王敏移植的肾病变,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命,“再不做手术就没机会了。”无疑给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家庭再压上了千斤重担。

母亲:不甘心读了大学的儿子是这种结果

    昨天记者赶到王敏家时,脸色蜡黄的王敏正无力地伏在火炉上。“不但出不了力气,还要人照顾。”王敏叹了口气说,就连洗脚水,都要母亲提到跟前。

    儿子的身体每况愈下,2周做一次透析,2个月做一次血漏,1个季度要做一次灌流,都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我不甘心,我儿子读了大学出来是这个结果,就算以我的命抵他的命都可以。”张立明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捐出一个肾给儿子,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换肾的费用。

    “我快60岁了,只要儿子能好,我无所谓。”被问到是否考虑自己的身体时,张立明哽咽了。

    二次换肾风险更高,保守估计,这次换肾至少需要14万元,算上王敏的同学雪中送炭的2万元,家里也只能凑齐6万元。张立明说,但即使这样,还差6万元。

    “民政部门会最大限度给予救济。”市民政局副局长孔石明表示,缺口只有6万元,如果大家都来帮助他,这个缺口是不难弥补的。

儿子:为了报答父母,我有一个梦想

    患病那年王敏26岁,在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里,他却在与病魔抗争,直到现在。已过而立之年,不但不能挑起家里的大梁,还连累3个家庭,这让王敏感觉压力重重,他“非常感激嫂子和妹夫的深明大义。”

    患病几年,王敏的思想也受到影响,他说,“只求平安健康,其他的不奢望了。”但在他内心,他还有个梦想,希望病好以后,能帮家里建新房子,把父母安顿好,再有余力就帮哥哥把木材加工厂做大。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