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网3月11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汤锐 通讯员 任新民)
昨日,市文物局传来好消息,据《浏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划定文物埋藏区的通知》,共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县保”)64处,其中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而本报曾予以关注的三口古城墙(呈祥屋古围墙)、王氏砖门楼、跳石桥、蔺氏宗祠、蕉溪岭古道、苦竹山遗址、围山书院、墨庄烈士公墓、罗周氏贞节牌坊等十多处文物,此次都成功晋升“县保”之列。
60处为“三普”调查新发现文物
“此次公布的64处县保单位中有60处为‘三普’调查新发现文物。”市文物局文保科科长汤建文介绍,浏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为湖南省境内的文物大县之一。截至2008年4月,便已查明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5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8处、市保单位14处、县保单位17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110余处。
2008年5月底,我市正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田野调查工作,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三普”田野调查工作于2010年年底全面告竣,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311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94处,复查文物点117处。市文物局针对“三普”新发现文物进行反复甄别筛选,经报市政府同意,及时组织召开县保单位申报及文物埋藏区划定的专家评审会,最终选出并公布了6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名单可到浏阳网·滚动新闻查询),同时撤消原公布的培文塔、基督教修缮学校和别墅(已倒塌和拆除)县保单位2处,而本报曾予以关注的三口古城墙(呈祥屋古围墙)、王氏砖门楼、跳石桥、蔺氏宗祠、蕉溪岭古道、苦竹山遗址、围山书院、墨庄烈士公墓、罗周氏贞节牌坊等十多处文物,此次都成功晋升“县保”之列。
今年有望增加4处国保、12处省保单位
另外,“三普”期间,浏阳市文物局已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递交了共计20余处“国保”、“省保”申报资料,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资料也正在准备当中。今年,浏阳有望增加4处国保(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谭嗣同故居大夫第、谭嗣同烈士祠、浏阳文庙等)、12处省保单位(陈昌烈士墓、范家祠堂、上坪会议旧址、寻淮洲故居、王震故居等)。届时,浏阳将成为拥有6处国保、20处省保、70余处市、县保单位的文物大县。
“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浏阳不可移动文物的一大特色,也是我省其他市县不能与之相媲美的。”汤建文说,此次大批量、多类别新发现文物县保单位的公布,不仅是“三普”丰硕成果的具体体现,更是浏阳文物资源丰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证明。“上次长沙办一个革命文物展,浏阳有40几处,其他县、区少的只有几处,多的也只有十几处,浏阳在文物总数量和高级别上都远远领先。”
[延伸阅读]
保护文物有奖励
近年来,浏阳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汤建文说,各乡镇、街道都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小组,每年有保护经费,加强了基层的文物保护力度。同时,他也坦言,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其中最突出的瓶颈是经费短缺。“一年的文物保护经费只有30万元左右,维修两三栋文物建筑就用完了。因此,对一些破损严重、维修经费较高的文物,我们不得不暂时搁置。”
“文物是国家的财富,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参与保护。我们的工作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汤建文说,文物保护不单是政府的事,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分内之事。如果您发现身边的文物正遭受人为损坏、偷盗,或发现了新的文物点或相关信息,或发现有文物自然损毁严重,您都应当及时(24小时之内)与文物局取得联系,以便文物局能及时保护。联系电话:83611148、83636149、83683206。 “对于线索提供人,我们会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