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雯 整理
□话题来由
3月7日本报刊登了一篇时评文章,《毕业证“牛”,那个时代的教师更“牛”》:“我们讲名师出高徒,要想徒弟水平高,先要有个好师傅。要想整个国家发展好,更需要有好的教师队伍……”2010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出台政策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您觉得该如何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和师资水平不对等的问题?加大投入对小孩入园入学会有促进吗?请听听大家的观点。
□讨论现场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大资源
市民徐女士(公务员37岁):我认为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学、好高中、好大学)——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从小就陷入题海战术。
市民张先生(私企老板32岁):用市场作为标准来衡量一切问题,教育也不例外!你这个地方到底出了多少人才,人才的标准是用市场来衡量,不是用分数来衡量。
网友“妩媚”:政府加大投入了,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硬件、软件都跟上了,孩子入园入学就不会那么难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和学校时也不会伤透脑筋了。
市民龚女士(教师42岁):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一段完整的教育,它首先是为学生的一生着想的,然后很大程度地为决定学生命运的中考、高考服务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先学会学习与做人,这是我自己的观点。
网友“SHEMI”:教师是我们教育事业的第一大资源,我想浏阳也有师资配备不足现象,个别的教师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还有,像农村的一些小学,一个老师要上语数外美音体,上的科目太多了,负担太重。
网友“老鼠爱大米”:我觉得教育部门跟政府往往会将一些重要的比较好的教师分配到那些好的学校去,那些比较普通的学校不少老师的素质各方面相对来说没那么好了。如果孩子在普通学校发展呢,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了,这点使得我们做家长的有点担心了。
网友“喀什猫”:资源分配的问题,就是资源怎么配置的问题。它存在地区和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里面呢,班与班之间。每个班里面,老师的心态不同,自然也有不公平。所以,需要客观面对差距,并缩小它。
□观点
教育公平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
市民孔老师(退休教师69岁):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网友“雪力慈”: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
下期话题
张先生来电:那天在路边,一位老人摔倒,我扶起老人,并且拨打了110和120。有人提醒我,好心会办坏事,当心遇到故意讹人的人。我这样做是不是真会招来麻烦?如果是你,你会去做这样的好事吗?欢迎通过以下五种方式(热线83830000;短信15073130000;QQ139870078;论坛bbs.lyrb.com.cn;新浪微博@hnlyrb)参与互动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