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由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许菊云带队的评审团来到浏阳,对浏阳申报“中国蒸菜之乡”工作进行评定。图为浏阳申报“中国蒸菜之乡”汇报会。
浏阳网10月10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邓华)经过为期2周的公示后,浏阳毫无争议的被正式授予“中国蒸菜之乡”。浏阳蒸菜在产权保护、品牌建设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要把浏阳蒸菜培育成与浏阳花炮相得益彰的又一名片。”市委书记钟钢在8月初的申报汇报会上表示,浏阳全力以赴争取“中国蒸菜之乡”的美誉,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强浏阳蒸菜产业。
根据《浏阳蒸菜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树品牌,五年成规模”总体目标,到2015年,浏阳蒸菜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打造“中国蒸菜之乡”,让浏阳蒸菜唱响全国
从2009年底,浏阳开始着手准备申报“中国蒸菜之乡”工作算起,2年来的申报之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慨万千。
“在正式提出申报之前,我们也面临了多次品牌危机。”市商务局局长肖成新介绍说,在2009年,有人曾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刘阳蒸”、“刘阳蒸菜”等3个商标。而后又传出湖北天门市也已申报“中国蒸菜之乡”。
一次接一次的“品牌危机”,引起浏阳人对“浏阳蒸菜”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刻反思。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禁疾呼:加紧注册“浏阳蒸菜”商标,使其成为我市继“浏阳河”、“浏阳花炮”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资源。
与浏阳蒸菜的“品牌危机”相比,浏阳蒸菜产业发展面临的“窘境”并不来得轻松。“浏阳蒸菜虽然人气很旺,很受消费者喜欢,但是大多是以街边小店形式自由发展,不客气的说,给人的印象就是散、小、差、乱。”在谈及为什么要申报“中国蒸菜之乡”时,浏阳市蒸菜产业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虽然有超过10亿的惊人年销售额,但是在浏阳本土餐饮人士的心目中,浏阳蒸菜产业进程并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近几年来,广东的“真功夫”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浏阳作为中国的蒸菜之乡,却不能将蒸菜推广到全国,这让浏阳餐饮协会会长、湘通天下公司董事长焦国防非常难过。让浏阳蒸菜唱响全国,成为这个花甲老人的心愿。
正是在方方面面的推动下,浏阳正式向中国烹饪协会提出申报“中国蒸菜之乡”,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连锁化、基地生态化”思路,制定产业规划,推进品牌建设,培养产业人才,大力发展蒸菜产业。
打造“上规模、上档次、能开发”的集中示范平台
品牌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在积极保护浏阳蒸菜品牌产权的同时,市政府和民间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浏阳蒸菜产业壮大之路。
去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门组织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到岳阳、常德、衡东以及外省的上海、成都等地学习考察,吸取别人的优秀经验,借鉴别人好的做法将浏阳美食街打造好。
“我们觉得,浏阳蒸菜要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能开发的集中示范的平台,通过不断地尝试,才能使浏阳蒸菜产业的发展能有本可照,有道可循。”一位参与考察学习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上规模、上档次、能开发”的集中示范平台已经初具雏形,这就是有着146家经营户,其中110家是餐饮企业的天马路蒸菜美食街,浏阳蒸菜示范店之一的湘东食府就位于这条街。
“下阶段,我市将按照规划对天马路美食街道路、路灯、街道两旁文化标识物、停车设施等进行全面改造,加大力度将其打造成为代表我市饮食文化特色,特别是突显我市蒸菜美食文化的特色美食街,使其成为我市餐饮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除了平台建设,目前,“老蒸笼”、“何爹浏阳蒸菜”等多家公司,已经在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模式,努力实现“浏阳蒸菜”全程标准化,以连锁店、直营店的形式,直接进入餐饮终端市场。
湘通天下“老蒸笼”浏阳蒸菜通过湘味快餐加浏阳特产的形式在长沙开出了400平米的旗舰店,到今年年底将在长沙开出10家标准直营店,何爹浏阳蒸菜有限公司在全省通过加盟连锁的形式已经开出了30多家浏阳蒸菜标准店,而且还在江西、广东等地开出了加盟店。
根据浏阳蒸菜产业发展“五年实施计划”,到2015年,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原材料销售超过2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通过特许加盟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的浏阳蒸菜馆超过5000家。
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全面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
申报“中国蒸菜之乡”成功,不是浏阳蒸菜产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成功的起点。
虽然近几年浏阳蒸菜发展十分迅猛,成绩斐然,但作为一个带动浏阳经济发展的产业来说,它才刚刚开始。从实际情况来看,浏阳蒸菜还只是一个区域内的品牌,无论从店面规模、地域涵盖、服务品质、品牌效应、文化氛围,与省内国内一些餐饮大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下一阶段,浏阳将以创建“中国蒸菜之乡”为契机,以打造浏阳蒸菜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浏阳蒸菜产业。
一、完善行业标准,进一步扩大浏阳蒸菜品牌效应。继续深化浏阳蒸菜标准化建设,使浏阳蒸菜的鲜明特性得以传承推广;进一步挖掘浏阳蒸菜的文化内涵,不断融合其他菜系的特点,形成特色走向市场;做好“浏阳蒸菜”商标注册后续工作。
二、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浏阳蒸菜产业化发展。坚持龙头带动,着力发展壮大龙头餐饮企业,加快浏阳蒸菜产业化步伐;培养一批原材料规模加工企业,保证原材料安全、优质、充足供应;继续开展浏阳蒸菜示范店评选活动,将示范店打造成浏阳蒸菜产业化发展的靓丽名片。
三、搭建宣传平台,进一步提高浏阳蒸菜知名度。加大对浏阳蒸菜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走出去”,在对外交流中展示浏阳蒸菜文化魅力;高品位举办中国蒸菜美食文化节,提高浏阳蒸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习外省市发展餐饮的先进经验,努力创新浏阳蒸菜产业经营模式。
四、注重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浏阳蒸菜发展后劲。实行“委托办学、免费参加、政府补贴”的培训模式,加大专业厨师培训力度。计划年内增设一家职业培训学校,抓紧培养一批适应浏阳蒸菜产业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蒸菜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经营”的传统模式。
“中国蒸菜之乡”申报之路
2009年底,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李贻衡就浏阳蒸菜发展问题多次组织湘菜烹饪大师和湖南大学教授来浏考察,并专题向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和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写信汇报。两位领导高度重视,并分别作出重要批示。2010年1月,浏阳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浏阳蒸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浏阳蒸菜产业发展五年战略实施规划》,正式提出申报“中国蒸菜之乡”,申报“浏阳蒸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使浏阳蒸菜产业成为浏阳重要产业集群。2010年2月,三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出:要加强浏阳蒸菜品牌建设,通过尝试麦当劳式的连锁经营方式,促进浏阳餐饮业的发展。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挖掘和包装浏阳蒸菜、农家菜特色,做大做强浏阳餐饮品牌”。2010年3月,张春贤一行来浏调研浏阳蒸菜产业,对发展浏阳蒸菜提出了系列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2010年6月,第三届城市商务节期间,浏阳成功评选出浏阳蒸菜出湘“十二大碗”。2010年10月,相关企业参加中国首届乡土菜烹饪大赛暨衡东土菜文化节,获得了3金2银1铜的好成绩。2010年12月,浏阳湘东食府、湘食天下杏花村酒家和湘通天下友谊大酒店正式被授牌浏阳蒸菜示范店。2011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一行来浏考察,对浏阳蒸菜产业发展和创建“中国蒸菜之乡”提出了宝贵意见。2011年8月,由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许菊云带队的评审团来到浏阳,对浏阳申报“中国蒸菜之乡”工作进行评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浏阳具有成熟的产业环境、深厚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制度环境,基本符合“中国蒸菜之乡”认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