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拆除近三千晴雨棚
浏阳网10月17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周力飞)街道宽敞、整洁、规范、明亮了。这是14日记者去大瑶的感觉。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大瑶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拆除晴雨棚2938个,拆除违法建筑213例,拆除落地广告灯箱2309个,破损、陈旧、严重不符合规范的广告招牌1929个,清理墙体广告785处,清理各类垃圾1503吨,清洁镇、村、小区道路238公里。
在这一组组惊人数据的背后,是大瑶镇村干部立于烈日下的汗水,是社会贤达广泛号召的成果,更是大瑶人对美丽家园的内在期盼。
拆棚故事6万元的棚子也拆了
家住汇丰社区的陈章水不想拆棚子,“你想想,我花了六、七万元建的棚子,好做生意,也好停车。”
陈章水的棚子是大瑶集镇里算贵的,今年2月份才搭的,花的成本还没收回,现在要拆掉,他有点想不通。看着镇上的干部黄武三天两头跑过来,好言好语相劝,道理说了一大通,也不想为难他。
“想想还是拆吧。”黄武带着专业拆棚队来时,陈章水在一旁看着。
“我的棚一拆,旁边的就都拆了。现在一看,还是要好看多了。”陈章水拆了棚,正逢小孩订婚,他热情地邀请拆棚队吃顿饭。“他们太不容易了,一天到晚都要在路边搞这个事情。”
经验总结宣传加实干,拆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
“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在采访中,大瑶镇镇长朱姿丰多次说到了两个词,“感动”、“感谢”。
“大瑶镇、花炮源、建新城、创辉煌……大整治、去不良、挂广告、要商量”,这是大瑶镇自创《环境爱护三字经》的内容,经过三次牵手活动,即“大手牵小手”,在各学校组织“爱护环境,美丽家园”手抄报、文艺节目,深入中小学校进行宣教,力争“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小手牵大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就环境整治问题采访父母,探讨制定家庭环卫保洁计划等。“大手牵大手”,组织全镇干部、教师、医师分成146个宣教团,进门店、入农户,讲法规、讲政策。
俗话说:“三懒夹一勤,勤也懒;三勤夹一懒,懒也勤。”充分发挥五个带头作用,积极倡导全镇单位、企业公司、镇村干部、党员、社会贤达等主动参与社会环境整治,并鼓励他们走街串户发动群众自觉参与。
“一方面是前期的宣传,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实干精神。”朱姿丰发现,原本以为瑶浏路很难拆、排山组会困难重重,没想到全都攻克下来,而且还拆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拆出了群众的理解。
长效机制环境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一方面是集中整治,但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更是大瑶镇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区居民自治、社区帮扶教育、落实各种规范是常规动作,不过作为一个由集镇转向城市发展的区域,如何像城市那样走规范之路是大瑶镇思索最多,并彻底进行实施的。
“环卫体制改革,是我们今年的一个新动作。”朱姿丰介绍,实际上在今年年初,镇政府就辞退了环卫工作人员,面向社会招聘专业的市政管理公司。
由于大瑶镇没有填埋场,每天都会有55吨垃圾、共计8车从大瑶镇运至荷花区域的垃圾填埋场。按每车360元计算,光是运输垃圾每年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专业公司配有保洁员、垃圾车、扫水车、园林绿化等等。”大瑶镇的管理者发现,全年环卫管理的支出费用与请一个专业化的市政公司基本持平,但是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每年的集镇环卫、管理费用近300万元,从今年开始作为城市管理费用全部纳入城市开发管理成本中去,这就为今后城市的管理、美化提供了财力支持。”朱姿丰希望环卫体制的改革、有保障的财政预算,能真正为美丽大瑶的建设打下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