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哮喘病属慢性反复发作疾病,需长期治疗
12月11日,世界哮喘病防治日。冬天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而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据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藕罗介绍,导致哮喘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很多,像精神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重等。哮喘病人在发作时会反复出现加重的气短、咳嗽、喘鸣、胸闷等症状,一旦急性发作可能导致死亡,所以患者必须小心预防。
而由杨藕罗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高达27%的哮喘病患者每周至少有一次失眠,22%的成年患者因此误工,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33%的患者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
浏阳网12月12日讯(记者 张永红)
咳嗽10周后,她被查出患哮喘
小何咳嗽10周有余了。她曾自己吃过消炎药,也吃过咳嗽药,可就是不见效。
“晚上咳得都睡不着觉。”小何说,她从来都没有咳嗽这么长时间。
昨日下午,她来到市人民医院门诊科,经过一系列检查,最后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不是单纯的咳嗽吗?怎么有哮喘了?门诊科主任陶尚成解释说:患者咳嗽时有白色泡沫状的痰,伴有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呼吸时还有哮鸣音,这些都是哮喘的症状。
“另外,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就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时候,如果单单按照咳嗽的方法治疗是不起效果的,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陶尚成说。
哮喘人群中,儿童占很大比例
瑶瑶六个月大的时候患上比较严重的哮喘,经过妈妈以及医生的细心照料,13年过去了,虽然她的哮喘无法治愈,但症状已经基本减轻。
“因为患病死亡的儿童,有30%是哮喘患者。”杨藕罗说,在大量的哮喘人群中,儿童占有很大的比例。
杨藕罗说,引发哮喘的因素有很多,如对真菌、花粉、药物过敏,感染细菌、病毒或遗传等因素等。
另外,孩子得湿疹、风疹或者荨麻疹治疗不当,或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引起身体的变态反应也可以诱发哮喘。不过,如果孩子是因为遗传因素而诱发的哮喘,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减轻病情。
而导致哮喘高发,杨藕罗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大气污染,空气中各种有害颗粒多;二是现在不少家庭的家居环境装修过度,地毯、窗帘、帷幔等物品使居室拥挤、变暖,引发哮喘的过敏原增多。
现状
90%的患者未规范治疗
据陶尚成介绍,哮喘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都较高,到市人民医院呼吸门诊就诊的患者,有10%左右的人是哮喘患者。
“其中的不少患者是由于在家乱吃药,贻误了病情。”杨藕罗说,“我碰到的患者,至少90%的人都没有规范接受治疗。很多哮喘患者只有在病情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时才来找医生开药,而一旦症状缓解,他们就立刻停药。”
实际上,哮喘患者就算病情稳定后,也应至少再坚持服药1年以上,“只要遵循医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激素用量,是不会伤害身体的。”杨藕罗说。
另外,还有些患者发现可能是哮喘的症状后便乱用药。例如,患者可能只有些喘,没有合并感染的症状,但他们可能会用抗生素治疗;也有些患者只有合并感染的症状,但他们不用抗生素,只是单一的用抗喘的药物。而这些,都会贻误病情。
预防
冬季防哮喘,应勤洗床单
冬季温差大,而且气温不时骤降,导致慢性咳喘患者增多。
杨藕罗指出,哮喘的发生常与接触花粉、霉菌、动物皮毛,吸入异味气体,剧烈运动、紧张、兴奋,药物以及受凉感冒有密切关系。
要避免哮喘发作,首先要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如蟑螂和肉眼无法看见、主要靠人体代谢皮屑生存的室尘螨,最好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并在太阳下晾晒;枕头和被褥最好用不透气的外罩包起来;避免使用地毯。
与此同时,室内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下,经常打扫潮湿区域;其次要远离烟草烟雾,烟雾中的大量刺激性物质都可能诱发哮喘。
尽量远离有皮毛的动物,因为动物的皮毛和皮毛上的微生物体均可诱发哮喘发作;注意室内卫生。
“另外,哮喘患者要保持平衡的心情,如果太过悲伤或者太过兴奋,极度哭泣或者大笑都有可能引起哮喘。所以,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保持乐观、向上、平稳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杨藕罗说。
治疗
慢性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杨藕罗说,目前,部分患者都只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哮喘的现代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通过规律吸入激素,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维持患者正常或大致正常的肺功能、预防哮喘发作、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必须坚持定时用药,这样才可延长哮喘的缓解期,尽可能减少发作次数,即使有急性发作,也可使发作程度减轻。”杨藕罗说,应当以“长治久安”为哮喘治疗的原则。
“很多人担心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会产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其实不会。”杨藕罗说,吸入激素疗法可以让药物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当然,很少一部分患者(约2%-3%)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咽喉痛等轻微反应,只要注意用药后漱口,就会使以上反应减轻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