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冷库未如期建成,村干部组织调解
浏阳网12月14日讯(记者 罗时茂)25亩白菜苔、20亩茼蒿,有“订单收购”的承诺,邓绍明估计收入怎么着也会上30万。可直到昨天,白菜苔、茼蒿疯长老化,45亩菜全废了,别提赚钱,本都捞不回来。
巨大的反差源于收购方的冷库没能如期建成,菜农收入成泡影。
承诺订单收购,45亩地改项目
邓绍明是关口街道水佳社区人,种菜里手。
今年,他带资加入沿溪镇沙龙村的龙建种植合作社,一口气承包70亩地,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9月份,他听说隔壁的长发种植合作社接了香港的大单,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他觉得有订单保底收购,“可能更稳妥。”
此时,长发种植合作社也正在找人合作种植,双方一拍即合。邓绍明领回白菜苔和茼蒿的种子。
按照亩产出估算,邓绍明觉得收入不会低,“怎么着也会上30万。”
菜上市了,冷库还没建成由于栽培技术好,气温高,白菜苔飞长。邓绍明催促长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罗长根签合同,对方称“我说的话就算数”。
蔬菜在发往香港前,必须经冷库降温。但一个多月后,白菜苔可以上市了,冷库还没建成,无法收购。邓绍明试着拉了几车白菜苔销往长沙马王堆市场,“赚的钱只够发工资。”
打击更重的是,当茼蒿成熟时,冷库依旧没建好。
“订单收购”成泡影,不但没有预期利润,上十万元投入也打了水漂,“工资都没钱发。”
记者找到罗长根时,他也很无奈,“当初是想把这一块带动起来,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对邓绍明的损失,他表示村委会已经调解。
“调解结果是赔我3万块,还不够发工资。”邓绍明很难接受。
沙龙村支书谭应梅建议他梳理自己的各项投入,再由司法所调解,调解不成可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