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废品收来80年前“红军借条”?

2012-04-27 09:21:34 浏阳网| 编辑:戴鹏
字号:


孔凡提说,他想看看,这张“借条”能否兑现?梁露摄

大围山山冲一老太太称拆房子时发现

近日,浏阳网网友“恋恋不舍139”在浏阳论坛发帖询问:有个亲戚收藏了一张80年前浏阳苏维埃的借条,不知现在价值如何?

网友纷纷跟帖称“罕见”。这张借条究竟有多大价值?经记者联系,昨日,“借条”主人——官渡镇收藏爱好者孔凡提,带着这张他自称为“红军借条”的票据来到报社。

“这种票据很少,应该很有收藏价值,同时,我还想去找相关部门,看看苏维埃政府的借条,是否还可以兑现?”孔凡提说。

浏阳网4月27日讯(记者 梁露)

100元买下80年前借条

上午10时,孔凡提一来到报社便小心翼翼地将用报纸包裹着的“借条”打开。摊在桌上的深黄色宣纸票据,略显老旧味道。

记者看到,一张约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米黄色土纸上,正文是用行楷书体竖写的三列字,“借据:兹借到本县第一区黄三龙银圆壹佰元正为据。”署名为“浏阳县苏维埃工农兵政府”,还盖有其红色的印章,日期为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五日。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从‘二月十五日’的时间上分析,借据写于春节前后,毕竟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时期,经济比较紧张。”孔凡提今年58岁,他说,从事废品收购生意20多年中,渐渐对收藏有了兴趣。“平日在乡村行走时,老人家有什么行当不清楚,就找我帮忙辨认。”

前段时间,他在大围山一山冲里吆喝着收购废品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叫住了他。老太从里屋拿出一张包裹严实的“借条”递给他:“这是四五年前,我家拆房子时发现的。不知道有价值没?我想100元卖了。”“这种票据很少见,算起来有80年了,应该有收藏价值。”孔凡提在心中一想后,凭经验,毫不犹豫地花100元买下了这张“借条”。

“欠条”中的壹佰银圆可否兑现?

在采访中,孔凡提还提出一个疑问:“借据上苏维埃政府借的壹佰银圆,不知能否兑现?”在他看来,借条还存在,便意味着借方还未归还借条中所作承诺。

随即,记者咨询本报法律顾问王洪流律师。他说,钱没还是事实,但从法律上来说,借条持有者从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法律保护的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如果这张借条为真,那么离现在已有80年的历史了。读者可以找相关部门了解具体的补偿情况。

那么借条是否为真?随后,记者咨询了市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科科长任新民表示:“孔先生将这张‘借条’给我看过,真假有待考证和鉴定,还有很多可疑之处。”

任新民说,孔先生说是老人家拆房子时发现的,所以“借条”上肯定会有黄色泥巴,但是从肉眼上看,这个不能轻易作出判断。此外,借条内容只有借钱金额,具体干什么用如借稻谷充饥等,没有体现,都有待考证。最后,当时的借条中,一般都有经办人的签名以及他们的私人印章,比如第几团的士兵借的等,但是这张借条上都没有体现。

“如果鉴定后是真的,可以到当地政府,按照一定价值进行折算。但折算时,必须由借款人的后裔去执行,同时还必须找到能证明借款一事的证人。如果是假的拿去折算,那么可能就要受到法律处理了。”任新民表示。

随后,记者咨询了几位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这种事情很特殊,建议孔凡提去信访部门咨询,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

□相关链接

汝城兑现62年前红军借据

1996年,湖南汝城县胡运海拆除老灶时,发现一张“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百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百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落款是‘叶祖令’,时间为1934年冬”的当年红军留下的借据。

他将此事报告了村长,村长将此事上报到了县里,县里又给省里和中央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据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查知,写借据的叶祖令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经过调查,原来是红军走后,胡四德偷偷地将这张借据藏起来,不向外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知。

胡运海看到这张借据时,它已在墙洞里深藏了62年之久!1997年5月17日,汝城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在官亨村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汝城借据兑现仪式”,按原价折款,由汝城县政府向胡四德的唯一继承人胡运海归还1.5万元人民币。胡运海当即将其中的13930元捐献给村里修建希望小学。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