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

2012-10-16 11:30:58 浏阳网| 编辑:戴鹏
字号:

菊花石,一种含“菊花”的天然石材(黑灰色泥灰岩),是浏阳独有的工艺美术原料矿产。产于浏阳永和镇地段河床下层。石上分布洁白晶莹、形态如秋菊的花纹,花纹是立体的。在任何一个侧面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菊花。这一奇特的花石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当地群众称它为
“石菊花”,并把产石的河段为“菊溪”。

关于菊花石的成因,在浏阳民间盛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古代,浏阳河畔有已秀才,酷爱菊花,秀才经常赏菊吟诗,并把最喜爱的女儿取名为“菊花”。“菊花”与书童“菊石”相爱,封建思想严重的秀才,百般阻挠,菊花鱼菊石宁死不屈,在重阳节的夜晚,手挽手投入碧波潭中,从此,潭中的岩石上绽开着一朵朵洁白晶莹的菊花。这是一个神话的故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不知道菊花石的成因,神话代替了科学,被人们竞相传颂。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个千年古迷已经揭开。根据科学界的分析,早在两亿多年以前,永和一代是一篇浅海,几经沧海桑田的变迁,自然界逐渐形成以硅质燧石结核,青石放射性集体,以后又被方解石即碳酸钙置换填充,才形成了白色方解石组成菊花瓣的石菊花,由于形成过程久,石菊花自然多姿多彩。

浏阳菊花石的采雕工艺历史悠久,已逾百年,据县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浏阳民间艺人就开始采菊花石坯,雕刻成多种工艺品,称为菊花石雕,这种工艺品经过雕刻艺人巧妙构思,雕刻出神情各异、形态逼真的虫、鱼、虾、兰、竹、菊等艺术品,赋予天然石料以生命,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谭嗣同对它曾有“温而得,野而文”的赞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从事菊花石雕的老艺人戴清升创作“映雪”花瓶、“梅、兰、菊、竹”屏风参展,令世人拍案惊奇,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被誉为“全球一”,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

解放后,浏阳县政府重视这一独有艺术资源的开发,建立了菊花石工艺厂。戴清升老艺人被国家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家”的称号。菊花石艺人们传承先辈技艺,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一批造型新颖、刀法精炼的新作品,入“山巅巨瀑”、“群蝶采菊”、“秋菊夜吟”、“琼阁赏菊”、“彩蝶恋菊”等,从大型凭雕到中小型珍镌,都因石造型、各具神态、栩栩如生,获得国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和喜爱。

如今,浏阳登记注册的菊花石工艺品加工厂和销售门店有26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年产值2000余万元。现已探明的菊花石储量2340吨。为保护这一稀有资源,尽量满足市场的需要,浏阳市确定,了“限量开采、提高品质、规范经营、扩大影响”的总方针,2005年7月成立了菊花石行业协会,旨在进一步规范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还影响力,打造浏阳的一张名片。同年10月,浏阳菊花石在全省30多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4月浏阳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把菊花石纳入保护范畴,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2206年,湖南省将菊花石雕刻技艺列为第一批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公布。

菊花石雕融自然性和艺术性一体,既有观赏性,又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为馈赠之佳品。1959年,国庆十周年,浏阳人民将一尊巨型立体雕件“石菊森山”呈献北京人民大会堂,供各族人民观赏。1997年—1999年,举国欢腾,喜庆香港、澳门回归,浏阳人民特意创作了两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菊花石雕,分别献给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2005年5月8日,省委、省政府向回湘祭祖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赠送了一件名为“岁岁平安”的菊花石工艺品。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代表湖南团向驻地京西宾馆赠送了菊花石,这块精美石雕也因此成为北京与湖南两堤的友谊见证。2006年10月,长沙雕刻家张其麟用菊花石雕出奥运“马术”图标,捐赠给北京奥组委,展现了菊花石的独特魅力。同年10月,由我市菊花石雕艺人苏波创作的《绝代双娇》在中国“百花杯”大赛中捧回银奖,浏阳菊花石雕再度名扬四海。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