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跨越发展,他们在努力

2014-03-04 09:07:04 编辑:戴鹏
字号:


每一个上增的数据背后,都离不开园区人的共同努力。浏阳网网友天马

    浏阳网讯(记者 欧阳稳江)2013年是浏阳制造基地十年发展收官之年,也是奠基蓄势跨越之年。产值的增长、财税的上升、项目的增加,都不仅仅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宏观的发展大势,除了政策和理论,在这背后,更多的是园区人共同努力的一个个鲜活故事。

回园区上班比在南方发展更好

    打工不用去远方,好工作就在家乡。每年,总有那么一部分职场人士趁着五一、十一或者是过年回家探亲访友的假期,考察回家乡的发展机会,希望摆脱长期在外漂泊,远离家人的烦恼。在家门口工作,有着适当的工作节奏,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文化,对于希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职场人士颇具吸引力。2008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陈文凤和妻子李柳江就摆脱了远离家的烦恼,成了富丽真金公司的一员。

在外六年,回来后竟然迷了路

    “不要笑话我,那年回来后我还真是迷了路。”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安人,陈文凤忍不住自嘲起来。2002年,中师毕业的陈文凤和不少80后一样,将梦想的坐标定在了高速发展的南方城市东莞。

    紧张的生活节奏,高额的生活成本,陈文凤的日子过得像复印机一样,没有任何悬念。除去各种生活开销,一年下来,积蓄也就所剩无几。整整六年,陈文凤只回来了一次,那就是2008年举行婚礼。然而,也就是这一次回家成了陈文凤生活的分水岭——

    “走的时候,印象里的永安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过过小日子还不错,想发展事业可就有点悬。路是灰蒙蒙的,农户家的小房子还是东一栋西一栋。虽然是浏阳至长沙的必经之路,却有点被架在半路上的感觉。可没想到,回来后代替那片杂乱的是白墙蓝顶、整齐划一的公司与厂区,宽阔的马路,这是属于工业新区的色彩。为了筹备婚礼去街上采购东西,我在穿越园区的时候居然两次迷了路。最后,还是我妈妈带我在园区走了两遍才搞清楚。这变化,太让人惊讶了。”

回来五年,生活比在外更惬意

    “既然在外过得紧巴巴的话,为什么不回来发展?”婚礼之后,经过再三的斟酌,陈文凤和妻子没有再买南下的车票,而是选择了到园区应聘。

    从最普通的一线员工做起,如今,陈文凤的职位已经成了公司成品仓库主任,妻子则在品检部上班。吃住在家,既能打工赚钱,又能天天回家跟家人一起吃饭,小两口觉得日子过得不错了——春节聚会,和不少在外打拼的亲戚朋友比,既要赚钱养家又想兼顾一家老小,自己在家门口工作的压力显然小了不少。“开个玩笑,至少我再也不用为春运买票难这样的事情发愁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会一直在这里呆下去。我跟老婆都在这个厂里上班,从家到工厂只要一小会,每个月两个人存下的钱一点都不比在东莞的时候少!只要自己努力,晋升的空间和机会一样有。”对于个人的发展,陈文凤显得信心满满。

    【个人同期声】相对建园之初,201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5倍,财政收入增长16倍。园区的建成面积扩大了2倍,人口增长了10倍,产业工人2.2万名,有教授、专家12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00多名。

再过两年上市不再仅仅是梦

    从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到43000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的气势壮观、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的新厂房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建设投资1.2亿的一期基地到今年将全部投入使用……一共用了170天,从破土动工到新厂搬迁,湖南一朵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富将这个时间算得非常精准。

    2012年落户园区,2014年搬迁新厂。两年的时间,刘祥富的感觉就像在不停地“搬家”:这种搬家不仅仅是“挪地儿”的概念,随之相伴的是2014年,一朵公司成为华中地区最标准的卫生用品厂区,年产值将达到6.5个亿。

二次创业有了自己的品牌

    “时光隧道,有时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面对着搬迁的新厂房,四年前的点点滴滴经常如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在杨花人刘祥富的脑子里切换:因为事业的不顺畅,自己的梦想曾一度被搁浅。沉寂良久后,2009年5月18日,带着筹措的300万元资金,怀着二次创业东山再起的梦想,在外飘泊的他踏上了回乡之路,在荷花创立了一朵公司。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的艰辛不言而喻,刘祥富和他的员工一起吃盒饭与泡面,做着相同的事情:卸材料、装成品、调设备、试样品、跑市场、谈业务……在他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老板和员工之分,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天道酬勤,第一年,一朵的业绩达到了2000万。2010年,一鼓作气的一朵公司随即签约丝宝集团,与舒比奇战略合作,自有品牌正式创立,创下年度6000万销售业绩。

    2012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刘祥富和他的团队历尽艰辛从荷花搬到了制造产业基地,实现了工厂的第一次大搬迁:这一年,公司规模扩大,生产线达到十余台套,企业人员规模达到了400人,而销售业绩达到了2个亿。

我们的梦想是成就一个民族品牌

    随着行业竞争的残酷、经济发展的降温、银根的缩紧,各种发展困境没有压倒一朵的高速发展。2013年9月25日,一朵与光大证劵股份有限公司、启元律师事务所以及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上市辅导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一朵上市辅导签约仪式。这一步的迈出,也让“一朵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短短的几年时间,总资产已达到3个亿,增长近百倍。”刘祥富说这话时,一朵早已经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化企业。此时此刻,新厂房已经顺利搬迁并开工生产,全球最顶尖生产线意大利 GDM 成套设备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优质的产品。“我相信,上市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关于梦想,人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概念,刘祥富也一样。只是,他的梦想里已经有了一种更深的情怀。“说实在的,我希望一朵发展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停留在业绩的增长。在我心里,更远的想法是让一朵成为婴儿纸制用品行业领导者,成为一个民族品牌,让我们的年轻妈妈们不再对某些外国品牌趋之若鹜。”

    【企业同期声】2013年,园区亿元企业总数达到35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近1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4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拥有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项目100余个,专利授权总数达192件,聚集了一批填补省内外技术空白和领先行业水平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有1%的希望就会付出100%的努力

    早七点出门,晚五点半下班,经过整整一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家,这是制造产业基地招商局局长张露的日常生活节奏,这样的生活从她进入管委会工作开始已经有整整9年了。而这样的作息时间表,在更多的时候是不能执行的,因为需要加班的日子更多。

每一个项目落户都不容易

    “用一句话形容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忙碌加紧张。”

    “压力很大?”“嗯,有点。去年招了19个项目,今年招了2个,每一个项目落户园区都不容易。”

    在进入园区招商局之前,张露的工作显得更加心中“有谱”——“和现在相比,这种感觉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园区起步时间晚,规模“小”,招商工作也就不是那么容易做。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心里真的只有一半的把握。但只要有1%的希望,我和我的团队就会付出100%的努力。”尽管有着自信的个性,但是面对市场未能预知的另一半,张露坦言更多的时候自己内心也挺大的。

    “孩子才4岁,有时感觉挺抱歉没多陪陪他。”话语一转,平日里知性干练的她亦流露出年轻母亲的温柔。“与此同时,园区的项目则像另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付出。因此,有时不得不‘厚此薄彼’啊。”

因为感动,客户纠结一年签约

    2月25日,随着制造产业基地与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这家上海大众的一级配套商落户浏阳,标志着基地朝着转型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天,张露等了差不多一年。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园区招商的工作人员从长沙市商务局获悉了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想寻找“婆家”的消息。

    做招商手册、写策划、统计分析数据,得到这个讯息后,张露和她的团队反应非常迅速。“当时,已经有株洲、岳阳、益阳等地都抢着招这个项目。”与客户接触后,才知另有七个园区的管委会也在热情伸出橄榄枝。

    一番筛选后,客商将最终的目标定在了益阳和张露所在的园区。尽管在区位优势等资源上略胜一筹,但因为人力资本稍高于益阳,客户对此很是纠结。整整大半年的时间,苏州浏阳两头跑,来回上十次后,张露和队友们帮着客户分析利弊,最终赢得了对方的肯定。

    “签约的时候,客户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感动,感动于我们团队的敬业。”签约仪式后,张露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园区同期声】2013年,园区完成企业总产值达到193.4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财税6.1亿元,同比增长20.6%;引进项目19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1个;三大主导产业加快聚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干路网逐步完善,13个工业项目如期完成;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大开发、大发展的架势逐步拉开。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