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建国生前照片
邹老走好
“雷锋式文化使者”
邹建国去世
病床上最牵挂公益事业
2017年12月13日13时30分左右,浏阳知名公益爱心人士、建国文化服务中心的创始人邹建国与世长辞,享年69岁。
“我就喜欢搞这些名堂,蛮有味。”这是邹老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他曾骑自行车走遍浏阳37个乡镇街道普法,徒步上北京上演“农民闹春晚”,成立建国文化服务中心,提倡全民阅读,热衷各种公益活动。
“恨月难圆,灯屋尚馀披卷影;知公不死,素车满载读书声。”和网友“兰亭书社”一样,邹老走后,众多亲朋好友以及网友们纷纷表达悼念之情。
浏阳日报记者潘思荣
“邹老的一生让人敬佩”
12月14日上午10时,天下着小雨,邹老离世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他的生前居住地——位于荷花街道杨家弄村的建国文化服务中心。
此时,在建国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有不少人在交谈着。打听后得知,这些人里有邹老的家人、生前的好友以及一起做公益的志愿者。
走进屋里,书架上的万余册图书依旧码放得整整齐齐,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是邹老的家人整理的。一个展台上,放着邹老15年来获得的42本荣誉证书。
“邹老的一生让人敬佩。”这是在场的人谈论的主题。一时间,熟知邹老的人都纷纷前来安慰他的家人,帮忙打理一些事务。
“他真的很不错,对我们这里贡献很大。”说这话的是杨家弄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发明,他和邹老是多年的好友,黄发明退休后一直和邹老一起做公益。他也见证了在邹老的带动下当地文化氛围的提升。
邹老的一位好友介绍,卧病在床时,邹老就曾表达过对农家书屋和建国文化服务中心的牵挂,“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为了这个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想就这样停止在那。”
现在,领头人不在了,它们该何去何从,不少人替邹老担心起来。
“我们会担起这个责任,不让邹老的心血就此断了。”农家书屋协会办公室主任廖联勋说,等邹老的丧事期过了,就会召开大会讨论后续发展的相关事宜。
众多网友也在朋友圈写挽联、留言等追思邹老,希望浏阳的这位老公益人一路走好。
生前痴迷读书更痴迷公益事业
回顾邹建国一生,“但凡有字的纸片,他都要停下来看看上面写了什么。”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邹建国是个“书痴”,同时,他也是浏阳志愿者队伍中的名人。
因为觉得“打牌真不是什么好事,应该提倡大家多读书”,2002年,他开始办起了农家书屋。到现在,他自费筹办的这个农家书屋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藏书已经多达1.3万册,接待读者逾10万人次。
2004年,邹建国自己筹资创办了建国文化服务中心,这个文化组织专门从事公益文化宣传。渐渐的,邻里乡亲都知道了这么个地方,碰上邹老组织文艺活动时,他家就会格外热闹。
2005年,“建国文化服务中心”注册成立,到现在,累计投入30多万元。
2006年12月8日,邹建国和5个同伴一起徒步上北京,上演了一出“6个农民闹春晚”的精彩大戏。他们从浏阳市达浒镇出发,经平江到湖北通城、到河南信阳,再从石家庄等地到达北京,耗时41天。一路上,他们与沿途农民兄弟进行“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友好交流,不但成功抵达北京,还完成了“自我挑战”的目标。
2007年,60岁的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浏阳37个乡镇街道和60多家企业及单位,将“十好家庭”“劝君莫赌博”宣讲到田间地头;2008年,司法部门找到他,在荷花街道办起了普法宣传队,他被人称为“不拿工资的公务员”;2009年应卫生部门之邀,他做起了老年健康教育宣传员,到7个乡镇讲了20多场……
上学校、下工厂,每逢有庙会或聚会,他就载着书籍去开展流动图书借阅,开展“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比赛……他将文化宣传做到极致,被誉为“雷锋式文化使者”,也多次荣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2015年,他被评为“长沙市最可爱的基层宣传文化人”。
“我就喜欢搞这些名堂,蛮有味。”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
王平:乡贤格调堪钦,开书苑,传文化;志士情怀何系?益世风,振民魂。
南山醉客:弘文启智赖诗书,一方雅苑苦操持,历年奉献;倡孝讲廉宣礼法,万里行程欣踏越,大众尊崇。
财哥:好怀念我们一起徒步去北京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你充满干劲。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
意子:邹伯伯,一路走好,与您在浏阳一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时,和您聊得很愉快,以后在公益的道路上,一定向您多多看齐,做好一个公益人。
秋会计:邹老师是我的人生挚友,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没想到邹老师走的那么快、那么突然,还没来得及好好地道个别。逝者已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地送邹老师最后一程,然后继承他的公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