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伢子闯入诗歌王国开启自动写作模式

2018-03-20 09:58:34 编辑:戴鹏
字号:
 
  1994年出生,在18岁之前对“写作”二字几乎没有什么概念。2012年,入伍服役的朱恋淮开启了写作状态,至此一发不可收,除了在《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等刊物大量发表作品外,三年后还出版了诗集《虔诚之温柔》。
 
  “他的诗歌和他的年龄一样,非常新鲜,似乎受臧棣或者狄兰·托马斯的影响,总有一种‘自动写作’的模式。”因为曾阅读过朱恋淮的数首诗歌,《解放军文艺》的编辑给予了这个浏阳伢子较高的评价并寄予厚望。
 
  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
 
  军旅生活开启他的“自动写作”之路
 
  “上帝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所以你说要尊我为王/不去问候残落的羽翼/去相思白云中漂泊的/一滴血/问候最亲昵的孤独/在苍白的苦难中勇于斗争/我将是你空中浮起的梦想/横放在圣山的骨头/最耀眼的舍利”
 
  这首诗名为《懂事的孩子》,可对于1994年出生的朱恋淮而言,在写作的路上,自己却是一个懂事较迟的孩子——
 
  出生于浏阳永和镇普通农家,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朱恋淮的童年并没有太多不同。爱看书,学生时代虽然语文成绩不错,可在写作上亦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2012年,朱恋淮直接从学校入伍,开启了向往的军旅生活。进入部队后,新鲜感逐渐退去,朱恋淮的内心只剩下了安静。除了日常训练,自幼爱看书的他将休息时间全部用来看书。看得多了,“为什么不试着自己写作”的念头油然而生。
 
  “想成为军人就要忍受孤独,想写诗就要耐得住寂寞,这两者的并存恰好互补。”从第一首诗歌开始,朱恋淮开始以自己的军旅生活为题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2014年,朱恋淮考入原解放军工程兵学院,有了更多的写作时间,语言亦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成熟。2015年,朱恋淮将三年军旅生活的点滴写成了百余首诗作,正式出版了诗集《虔诚之温柔》。
 
  “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老,唯有诗歌它使人永远年轻。”一如诗人艾青所言,诗歌是生命中的激情,是人一生中最年轻最灿烂的一段光阴。青春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朱恋淮很快被诗坛所关注。
 
  诗作大量发表、获奖后,朱恋淮的诗歌不断被各类诗刊或诗歌网站的编辑们荐读或评论。在众多的推荐者中,《解放军文艺》的编辑更是对这个浏阳伢子寄予厚望:“他的诗歌和他的年龄一样,非常新鲜,似乎受臧棣或者狄兰·托马斯的影响,总有一种‘自动写作’的模式。如果好好写下去,我们愿意进行重点推荐。”
 
  家乡是永远写不够的题材
 
  “那块半亩田大的菊花石终于褪去了最后一层遮羞布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过不久,人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挖起菊花石的那个大坑里迟迟没有被水填满,眼看着下游就要断流了,老村长还是觉得先不管这事好了,等省里菊花石的项目落成之后再说。
 
  那天菊花石放在村口,就像是从天外砸过来一个雪球,浑然天成地沿着红色的石质流苏长出一朵灿烂雄厚的菊花出来……”
 
  除了写诗,朱恋淮也写小说、散文诗等。可无论怎么写,那里有绵延起伏的群山,有蜿蜒崎岖高低不平的山路,也有盛产菊花石的大溪河,更有憨厚善良、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家乡永和成了他无法绕过去的题材。在《永和伢子》《根猛牯》等小说中,朱恋淮毫不避讳地将家乡的蝴蝶山、大溪河等地标植入其中,甚至还将大量笔墨放到了浏阳特产菊花石上。
 
  “家乡是有灵魂的地方,比这世上的任何地方都要亲切柔软。我是一个怀抱着故乡的写作者,是一个最有‘根’的写作者。”朱恋淮说,他离开家乡有五六年时间了,可是对童年的乡村记忆却是最深刻的、最刻骨铭心的。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保留对世界最初直觉的认知地,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家乡,我也不会例外。”目前,朱恋淮已动笔以永和为题材写一部小说,只不过才完成了一小部分。
 
  人物介绍
 
  朱恋淮,1994年生于浏阳永和。2012年入伍,2014考入原解放军工程兵学院,2017年退伍。曾出版诗集《虔诚之温柔》,作品散见于《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大风诗刊》《西南作家》等刊物;入选贵州作家网“2015年度100强作家”,获“南边文艺杯”三等奖、首届龙子文学奖、首届“云山鸣凤-诗神照耀”全国大学生征文诗歌征文优秀奖、第三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等。
 
  诗作欣赏
 
  《家》
 
  白天就这么挖开河道
 
  裸露出来的石头又开始长出新竹
 
  魔芋,年轻的乌龟,脚鱼,鲶鱼
 
  闻着香边的油菜长大了
 
  像是蜜蜂的那双翼
 
  在辛勤的劳作中坠落
 
  外骨骼的豹子
 
  可以照料一个家的英雄
 
  或者我湘东游向东北
 
  那里有一个雷锋
 
  或许我从那东北虎的白山中
 
  望却这彭城一隅
 
  多少时间都有那么一个地方
 
  称之为家
 
  又有多少个英雄在那长大了
 
  大风起兮中的烟尘
 
  或者我能够成为一滴水的光荣
 
  滋润大地,苍生
 
  ……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