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孩称有了“女朋友” 8岁女孩收到4封“情书”

2018-04-08 09:44:55 编辑:戴鹏
字号:
 
  是早熟还是童言无忌?
 
  读幼儿园的儿子称有了“女朋友”,8岁的女儿收到了多封“情书”……近日,两位家长向记者诉说了一个共同的烦恼:孩子好像有点早熟。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轻松一笑,认为都是孩子们闹着玩的,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解读。有的家长则如临大敌,担心孩子早熟,误入歧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样处理孩子的类似问题呢?
 
  浏阳日报记者周婷
 
  幼儿园男孩称有了“女朋友”
 
  市民付女士的儿子辰辰(化名)今年5岁,在浏阳一幼儿园读大班。辰辰皮肤白净、脸庞清秀,平常很喜欢拍照耍酷,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常常语出惊人,不少亲戚都喜欢逗逗他。
 
  上周末,付女士带着辰辰回老家,辰辰跟堂姐梦梦(化名)很是投缘。在玩耍中,辰辰向梦梦透露了不少秘密,被梦梦用手机视频拍了下来。
 
  “我们班最漂亮的小朋友说她喜欢我,以后要跟我结婚。”“那你觉得她为什么会喜欢你呢?”“因为我长得帅呀,我说她可以先当我的女朋友。”“哇,你竟然脸红了!”
 
  梦梦觉得和辰辰的对话非常有趣,晚上就把这段对话视频发给了付女士。尽管梦梦一直向付女士强调小朋友童言无忌,十分可爱,但看着视频里的儿子羞涩脸红的模样,付女士只感觉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小小年纪成天在想些什么?
 
  付女士当即就把睡梦中的辰辰叫醒,准备“兴师问罪”。辰辰却显得理直气壮,他告诉妈妈,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女朋友”,他只是不想落后。当被问及一般和“女朋友”玩什么游戏时,辰辰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候会一起捉迷藏,其实两个人没什么好玩的,人多才好玩呢。”
 
  面对妈妈的质问,辰辰委屈道:“你们平常不是总问我班上哪个小朋友最好看,最喜欢跟谁玩,有没有人喜欢我吗,怎么现在又来骂我?”
 
  8岁女孩收到4封“情书”
 
  跟付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市民魏女士,前天晚上,她偶然发现了8岁女儿的“秘密”。
 
  当天,魏女士打扫卫生时,意外发现花瓶中塞着几张撕碎的纸张,拼凑起来一看,竟然是几张笔迹稚嫩的字条,都是写给她读三年级的8岁女儿。
 
  “从二年级同班以来,我就开始喜欢你,但是我现在好像喜欢上了另一个人,你们两个人成绩都很好,也都很漂亮,我觉得我不知道该喜欢谁了……”魏女士发现,花瓶里一共塞了四封“情书”,还有人抄了流行歌词来“告白”。
 
  考虑到这些“情书”看上去像闹着玩的,女儿的成绩没退步,心情状态也没什么变化,魏女士决定假装不知道这件事。“实在是不好怎么处理,孩子们可能到了一个敏感期,贸然处理可能会适得其反,女儿会尴尬有负担,但装作不知道心里又不放心。”魏女士叹气道。
 
  那么孩子们是从哪里学到类似“女朋友”“喜欢”这些说法的呢?记者就这些问题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家长及孩子,六成家长表示曾不止一次开玩笑要给孩子定“娃娃亲”,平常也会拿“男女朋友”这个话题来逗孩子,觉得看孩子的反应很好玩。
 
  专家观点
 
  孩子的一些行为要引起重视
 
  但不必过分紧张
 
  浏阳湘鹏幼稚园园长徐宁:
 
  5岁至8岁的孩子正处于性朦胧期,他们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憧憬并希望亲身体验。因此,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过家家”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在扮演妈妈、爸爸、娃娃的游戏中,可以满足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认识性需要及心理补偿。作为家长不必谈性色变,应该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待之。
 
  家长应该怎么进行儿童性教育呢?首先,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让他们感受与不同性别、个性特征朋友们交往带来的快乐。其次,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讨论关于男性、女性的问题,比如说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和共同之处,了解男孩和女孩长大后的理想和角色变化,学会保护自己的生殖器官等。同时,还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应该在家庭中和谐相处、分工合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表达环境。当孩子出现上述表现时,耐心倾听和默默关注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家长也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书籍:如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亨利·马西的《情感依附》等等,能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和行为。
 
  浏阳畅心心理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易大华:
 
  对于上述情况,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对异性好奇、对人际关系探索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孩子只是单纯向对方表示好感。而且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做游戏,通过周边的成人或者电视剧等,孩子们会发现异性之间的关系很奇特,可以由陌生人组合成为夫妻、男女朋友。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自己喜欢的伙伴,因此很容易就会把成人之间的人际组合关系,照搬到自己与玩伴之间来。事实上,他们眼中的男女朋友,只是指关系好的小伙伴而已。
 
  家长可以根据一些细节来判断孩子到底是童言无忌还是早熟,如果属于后者应当予以重视。比如谈及异性时孩子脸红、孩子会比较心仪对象的各个方面、会主动挑选能够表达心意的流行歌告白等等。出现这些现象时,说明孩子不再是单纯为了好玩,而是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在主动获取与爱情相关的内容。因此家长不宜完全忽视,而应该进行性别意识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但是,也不用过于紧张,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会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会对异性有好感,这都是很正常的。
 
  家长只需在提高重视的基础上,稍作引导即可,比如可以用轻松的语气、聊天的方式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对方,喜欢对方哪些特质。当孩子回答后,家长再进一步引导,鼓励孩子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秀特质。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孩子已经出现了早熟倾向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宜用诱导性、鼓励性的语言,主动和孩子讨论不符合他们年龄的话题,比如主动问孩子“你喜不喜欢他”“想和谁恋爱”“结婚”之类的话题,这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误解。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