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浏阳:最执着的书店守望者

2018-04-18 10:22:07 编辑:戴鹏
字号:

长长短短厚厚薄薄的书静静地摆在书架上,门前最新书讯也简单朴实,蒋文斌就是在这样的书墨香中度过了二十余年时光。记者彭红霞
 
  与书为友,20年坚守一家小店
 
  在广袤的精神世界里,书让蒋文斌感受到了什么叫平和,什么叫淡远,什么叫真情,这些并不是拿钱想买来就能买来的。
 
  “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从青丝到白发,守着不算时髦的书店,蒋文斌表示内心十分知足。
 
  “蒋老师。”“来了?”“来了。”暮春的阳光肆意地铺洒在街道之上,抬脚迈进北正北路84号的园林书店,50出头的周新年开始打探一本不容易找寻的书籍。老板蒋文斌放下手中的活,认真地回复“这本书要的人不多,书店暂时缺货。下周帮你去长沙找找,到时来取即可。”尽管没有买到心仪的书,周新年表示并不失望,“有空都会进来逛逛,习惯了。”
 
  1996年,蒋文斌在人民路开了第一家书店,两年后搬至北正路的烈士公园旁边,取名“园林书店”。作为浏阳最早一批的个体书店,蒋文斌守着那些长长短短厚厚薄薄的书在这条路上度过了整整20年的时光,“读书能让人内心变得十分安静,也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这应该就是‘园林书店’存在的意义。”
 
  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
 
  在读书中找到“真正想要的生活”
 
  “《蒋勋说红楼梦》(已到),《岳麓书社古典文学丛书》(已到);《白话中国史:汉唐宋明清》(已到)……”色泽鲜艳的红纸,一手漂亮的欧体毛笔字。在一片嘈杂的叫卖声中,园林书店的最新书讯显得十分老派,却能将人一下拉回到安静的状态中去,“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格局,至少我就是一个例子。”1995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蒋文斌停下工作在家调养身体,因此也就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为打发时间,读书成了他最好的消遣。而书店这个极其让人修身养性的去处,让他流连忘返。1996年,蒋文斌的姐姐在人民路友谊商城盘下了一个不大的门面,正琢磨着做什么好。
 
  “开书店吧。”与姐姐一番协商后,蒋文斌的友谊书店很快开了起来。彼时,浏阳的书店并不多,除了新华书店外,蒋文斌的友谊书店与亦得书屋、浏阳河书店等成为浏阳最早的一批个体书店。
 
  进城的老师、读书的学生伢子、喜欢书的文化人……来往书店的人虽不穿长衫,但大都显得斯文,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书。而街道两边曲曲折折的巷廊,更是让人踩出一种淡远和闲适。一旦进入这个空间,买书的、卖书的都变得随意而从容。
 
  两年后,蒋文斌将书店搬至北正路烈士公园附近,并顺手将书店更名为“园林书店”。尽管已经开了两年书店,蒋文斌一直保持着一种谦和的态度。为进书每周跑一趟长沙,而且在事先也会征询一些忠实读者的意见,“也许是因为浏阳太小,那时获得书籍的途径不算多,感觉读者读书的热情非常高。”
 
  一脚迈进书的世界里,内心是无杂念的。仿佛卖书只是其次,读书倒是成了蒋文斌的主要功课。书店里那些长长短短厚厚薄薄的书,一如阳光,将内心的那些忧虑与不安赶跑了。尽管经济浪潮一浪接一浪,静下心来读书,读书,再读书,蒋文斌并没有后悔开书店这个营生。在那更广袤的精神世界里,书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平和,什么叫淡远,什么叫真情,这些并不是拿钱想买来就能买来的。
 
  “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从青丝到白发,守着不算时髦的书店,蒋文斌表示内心一直十分知足。这份坚守,在人看来似乎是枯燥无味的,于自己而言这才是体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书店守望者,亦是摆渡人
 
  “孩子,你听我说,青春年少之时最大的享受应该是读书。不要有压力,也先不要去想高考成绩会如何。只要尽力了,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开门打扫、整理书籍,还未收拾妥当,店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位读者,爷孙俩的情绪状态都不佳。见此,蒋文斌赶紧招呼客人坐下。
 
  “蒋老师,今天我不是来买书的,是孩子她有些惧怕高考,不太想去学校了。”老者是园林书店的常客,尽管平日交流不多,现在孩子在高考前夕有了情绪,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蒋文斌,“想拜请他开导开导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马小平与我曾经同在永和下放当过知青,里面收集了102个小故事……”在细细听完客人的来意后,蒋文斌一边和那满是情绪的孩子聊天,一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叩响命运的门》送给她。一番交流沟通后,原本充满逆反心理的女孩表示迫不及待地想看“伯伯推荐的这本书”,并答应尽快回学校去准备高考。
 
  “开书店,不能将营生作为唯一目的。很多时候,书店也是一个交流的场所。”因为园林书店开业时间比较久,蒋文斌表示很多顾客都成了朋友。有事没事,大家愿意进来坐坐并聊点什么,这亦是他心中书店该有的另一重功能。
 
  “蒋老师为人热情,同样也是十分坦诚之人。因此,书籍并不算太多的园林书店能够坚持下来,应该与他的心性是分不开的。哈哈,在这里你从不用担心买到盗版书之类。”从书店开业起,读者刘兴一直是老顾客。除了买书外,生活里的疲惫、不安,那些未能释放的心情都可以在此一吐为快。
 
  整整二十年,守着书店生活的新鲜感退却,除了读书,蒋文斌的另一爱好就是练毛笔字:随着毛笔字越写越好,找蒋文斌交流的人同样越来越多。切磋写字心得也好,随时坐下来借场地写两页也好,但蒋文斌却是拒绝了热心读者“不如借书店之地开一家书法培训班”的建议。
 
  “最初,我也是在翻阅字帖的时候激发起写字兴趣的。在古代社会,修身养性是成长基础,人在心智稳定后再培养其他东西;但在当代,功利化社会对能力的要求超过了个人修养,急于追求结果但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所以,当人们发现了这种缺失带来的副作用时,不如去书里补一课吧。”对于老顾客的评价,蒋文斌表示真正的书其实都是读在心里,再在生活中幻化开来的。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