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河
人物名片
李行牛、邱春华,浏阳河上垃圾清运工人。
奋斗心声
是浏阳河哺育了我们,现在是我们该为她做点事的时候了。
4月27日下午1时许,午饭刚吃完,套上一件救生衣,今年都是59岁的李行牛和邱春华两人驾船来到浏阳河双江口处,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没一会,小小扁舟吃水越发深了,随之增加的则是船舱内渐渐堆满的各类垃圾。打捞浏阳河河道上的垃圾,便是他们每日里的工作内容。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并不起眼,却格外重要。正如两人所说:“母亲河伴随着自己长大,如今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守护母亲河,让母亲河永葆青春。”
浏阳日报记者谢鹏
生于斯长于斯,愿为母亲河做点事
从16岁开始在浏阳河上渡船谋生,到如今59岁仍然以船为家,邱春华和李行牛与浏阳河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那时的浏阳河,清啊,驾着船都能看到水底下鱼在游。”邱春华笑着回忆道,那时划船渴了就掬一捧河水解渴。
“河风吹来,空气中都透着丝丝的甘甜。”邱春华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浏阳河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的污染。
“幸运的是,近些年来,浏阳越来越重视对浏阳河的保护,母亲河又越来越清了。”李行牛高兴地说,就在2017年10月,湖南省昌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他和邱春华,希望他们能够加入到水上垃圾清扫的队伍中来。尽管两人已年近6旬,但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一口答应,“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趁着自己身体还健康,就想为母亲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因两人工作负责,做事细致,今年4月,应高坪镇政府邀请,邱春华和李行牛的工作地点固定在了双江口往上游方向的十余公里水路上,负责将上游冲下来的绿藻打捞上岸。
初见李行牛和邱春华时,两人的皮肤晒得黝黑,“如今的工作我们做得很高兴,还愿意多干几年。”
期望更多人一起来保护母亲河
在河中,两人一人撑船、一人掌舵,看到大片的水藻和垃圾后,邱春华取出船舷边的捕捞网,一戳、一提、一倒,垃圾就被快速地转移到了船舱中。
记者也上船体验了一次护河之旅。初浴阳光时只觉得浑身暖洋洋,半个小时后,记者就感觉脖子在隐隐发烫,后背不断有汗水渗出。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李行牛两人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从早晨七点半,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两人的工作每天如此。
两人所负责的河段正是大、小溪河交汇之处,下游不远处就是浏阳城区。这让他们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像‘守门员’,挡住上游来的垃圾,死死地守在这分界线上。”
垃圾被清理上船后,李行牛两人每天还要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白色垃圾统一用袋子装好运走,绿藻、浮萍统一运到指定区域,待其处理后用来做土壤肥料。
护河越久,两人对生态保护的感受越深刻,“这些垃圾都是人为丢弃的,绿藻只占其中一部分而已。”李行牛和邱春华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提高环保意识,自发加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列中来,“只有大家意识提高了,我们做的事情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