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蕉溪镇在万丰湖水库周围打造的环游游道,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休闲场所。蕉溪镇供图
——解码蕉溪民生建设之路
立足“浏阳绿心、山水蕉溪”发展定位,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刷新产业模式,激活蕉溪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一个个幸福的蕉溪故事。
初夏的蕉溪镇,醒得很早。穿过狭长的密林山谷,上云溪·乡居里的静谧,被外来客人点头道早声打破;两公里外,金阳大道三期(蕉溪段)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嗡”的一声,八点整,扩音器开了。屋场内的大喇叭清清嗓子,音乐汨汨而出,流淌在广场舞大妈的舞步中,千亩荷田映红的气象中。
融城蕉溪、绿色蕉溪、上善蕉溪以及富裕蕉溪,就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中,开启全新的一天。
浏阳日报记者聂煜通讯员李彩凤
民宿、荷塘、农场……一个村庄的“绿心实验”
从长浏高速蕉溪互通下高速,走过蕉溪岭古道上的沙德古桥,穿过蕉溪村狭长幽静的山林……家住长沙市城区的沈秀兰,叫上三五亲朋,来到浏阳蕉溪镇的上云溪·乡居里“洗心洗肺”,这里“无污染、不放味精就很鲜美的土货”令他们感受直抵舌尖上的幸福。
而对蕉溪镇蕉溪村上云片村民巫腊梅来说,幸福则是不用再外出打工,在环境优美的民宿里当厨师,既能赚钱养家,又能兼顾老小。
“离家一公里,每天走路来回,一个月有四天假,能赚3000元。”巫腊梅很满意这种生活状态,特别是每到周末客人尤其多,来自长株潭的客人常会跑到厨房和她聊“宜居”。
沿溪而建,靠山而居,原汁原味。围绕“居、养、艺、农”,上云溪·乡居里正全力描摹着一幅雅致新乡村、人居新生活的诗画图景。
脚步往西,蕉溪村蕉溪组5公里环村公路已成十里荷花长廊。风吹莲动,可见鱼虾穿梭嬉戏。
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宋远菊介绍,蕉溪村是“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利用这好山好水好资源,而今全村1400多亩农田进行集中流转,全部种上了湘莲。蕉溪村党支部书王建敏算了一笔账,“预计千亩荷塘总产值可达350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至20余万元。”
在项目没有盈利之前,土地集中流转的费用都由村集体承担,之后村上会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蕉溪村,不少新农人通过这种形式,开办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家庭农场。
“湘莲、蜂蜜、瓜果……各种‘土气’的农产品,正成为市场‘新贵族’,而眼下村里正在洽淡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这为蕉溪村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增加了有力支撑。”蕉溪镇政府主任科员高速告诉记者。
浏阳“绿心”,山水蕉溪。蕉溪村正是蕉溪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打造“生态绿心”的一块试验田。
绿色、生态、可持续……一个乡镇的“幸福实践”
除了优美的环境,通达的道路,亦是蕉溪实现“浏阳绿心”的宝贵资源。
从古道,到国道,再到高速,蕉溪每一次交通巨变后,都会迎来一次经济腾飞。“表面上看是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的改变,实则是蕉溪绿色发展生动实践,老百姓观念转变下人居环境的优化,幸福指数的持续攀升。”蕉溪镇党委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肖孟良总结。
早上6点从家出发,干到11点;吃完中饭在家午休一个钟头,下午2点再次出发,干到下午6点。这是蕉溪村村民王永竹的日程安排,自金阳大道三期蕉溪段启动以来,52岁的他就一直在工地上工作,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脸上经常挂着乐观的笑容。
“路修了,致富的门路就更广了。”王永竹深有感触地说。王永竹的老家是在大浏高速修建的时候拆迁的,2010年着手建房,两年后,三层新楼落成,王永竹及兄长全家六口人欢喜入住。
蕉溪岭古道由麓至顶,万丰湖碧波荡漾、环湖绿化提质以及环湖游道、生态停车场、幸福屋场建设……依托秀美山水,打造成连接主城区与金阳新城的浏阳“绿心”,蕉溪正把握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将会获得快速而长足的发展。
这样的幸福,源于蕉溪发展理念的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化为蕉溪大地上一个个生动实践。
这些“生动实践”的稳步推进,则得益于近年来蕉溪镇深耕细作的“党建+”品牌活动。据介绍,蕉溪镇通过“党建+项目建设”“党建+美丽乡村”“党建+基层治理”“党建+民生实事”等四大举措,开展“党员微服务、群众大满意”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城乡管理、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形成了山水独韵的奋进蕉溪进行时。
而为进一步涵养、滋润“绿心”蕉溪的思想灵魂,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2018年,以“上善”为主题,蕉溪党委政府搭建“崇美德、乐公益、优传承、美家园”四大载体,唱响全镇人民向上向善、砥砺奋进的主旋律。
一个人,因为人文环境的熏陶而气质出众。一座镇,因为人文环境的打造而熠熠生辉。
声音
每个蕉溪人都是绿心生活的主角
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在蕉溪撤乡建镇的采访报道中,我们发现每个蕉溪人都在努力成为“绿心”生活的主角。
乡村要由传统的养口、养胃的定位,提升到养眼、养心、养肺、养神的高度,实现多样化发展。——蕉溪镇党委书记江敦明
今年正月初六,台湾的叔叔回乡来,老家的好水好水好发展让他感慨,一路上走到哪里,都举起手机“咔嚓咔嚓”,拍了数不清的美景照片带回台湾。——蕉溪镇常丰村石洞片退休教师邓序文
蕉溪变了!第一个是路,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不少还是6米宽的双车道。第二个是民房,从一层到二层,房子变高也变洋气了,乡间别墅令城里人都羡慕。第三个是现代设备,二十几年前预约排队打电话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民宿里都有无线网络,进屋家电齐,出门路灯亮。第四个是生活方式,每天早晚村上的文体广场人最多,健身打球下棋跳舞话家常。第五个是安全感更强了,河里没人电鱼了,出去跳个舞都不用关门了。——蕉溪镇蕉溪村村民宋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