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行40年:重归长沙开启融城新时代

2018-07-17 17:01:28 编辑:戴鹏
字号:

近年来,浏阳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记者彭红霞
 
  1983年度大事
 
  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地区,从7月1日起确定浏阳改隶长沙市。
 
  2月22日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铺开公社体制改革,实施政社分设,以社建乡,以大队建村,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6月开始编制《浏阳县1980年-2000年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的系统工程研究》(简称“经济振兴规划”),1984年3月完成。
 
  8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地市合并调整行政区划的通知》,将原属于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档案解密
 
  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地市合并调整行政区划的通知》,将原属于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浏阳,湖南省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因县城位于浏水之北(阳面)而得名,是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地区,从7月1日起确定浏阳改隶长沙市。重回长沙怀抱,站在新的起点,随后浏阳提出“积极创造条件为将来发展成为长沙地区东部小城市而努力”。
 
  区划的改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区位的改变,更多的是眼光、观念的改变,是对标城市的改变。从此浏阳开启融入长沙的进程,三十多年过去,这座湘东小城已然成为一颗闪耀的湘东明珠。
 
  浏阳日报记者唐娇
 
  重归长沙
 
  首次提出努力发展成为长沙东部小城市
 
  “在当时的‘湖南宾馆’,省政府下发文件《关于地市合并调整行政区划的通知》,宣布浏阳县划归长沙,湘潭和长沙还进行了交接。”时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罗克崇回忆道。今年80岁的他对当时会场的情形依旧记忆深刻。
 
  “自那天以后,我们又重新回到长沙,隶属于省会城市。”之所以称之为“重回长沙怀抱”,这一点在浏阳的政区沿革中可以找到“答案”。
 
  据《政区大典》湖南卷·长沙分卷·浏阳篇记载,浏阳在古代九州中属荆州,战国时属“楚国”,汉代先属长沙国,后属临湘县(今长沙),一直隶属长沙,1949年7月19日,浏阳解放,8月属长沙专区,1952年9月至1983年2月之前属湘潭,随后撤销湘潭地区,划归长沙。
 
  “当时心情是激动的,隶属于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就凸现出来了。”罗克崇回忆道,最直接的就体现在交通方面。“那时候去湘潭地区开会,一个会议一去就是两天,而划归长沙后能够实现当天去当天回。”
 
  行政区划的调整影响的不单是交通,更是区域经济发展。1983年6月,在中央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浏阳开始编制《浏阳县1980年-2000年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的系统工程研究》(简称“经济振兴规划”),1984年3月完成。
 
  “1985年之前,浏阳的工业以花炮业、农机修造业和利用本地原料,具有地方特色的轻手工业为主。”浏阳市政协原主席李中琪介绍,而在1985年,浏阳着重发展传统的花炮工业和花炮配套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并首次提出积极创造条件为将来发展成为长沙东部小城市而努力。
 
  交通融城
 
  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
 
  朝着成为长沙东部小城市的目标,浏阳大步迈进,通过交通融城,推动浏阳加速跑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
 
  上世纪80年代,浏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并不凸显,很多浏阳人忘不了在盘山公路上辗转数小时到长沙的日子。
 
  敢为人先的浏阳人,在1992年拉通了长35公里的浏永公路,1996年打通蕉溪岭隧道群。自2002年起,浏阳先后建成浏东、大文、浏跃、永社4条高等级公路,从2008年起,浏阳相继建成长浏、浏醴、大浏三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3公里,覆盖全市23个乡镇街道,由高速公路空白县(市)跃升为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市)。2018年7月12日,从金阳大道项目建设现场传回消息:金阳大道三期稳步推进,穿道吾山隧道即将开挖。作为连接长沙主城区的无费快速通道、长沙东部经济走廊,金阳大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将进一步助推浏阳融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
 
  “金阳大道既是浏阳的一条产业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民生致富之路和生态景观之路。”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胡浩介绍,金阳大道建成后,将连通浏阳经开区和高新区,并一路通往长沙,实现浏阳与长沙的无缝对接,让浏阳充分接受长沙的辐射带动。
 
  “金阳大道拉通之后,以后我们回家也更加方便了,从城区经道吾山路经西北环线进入金阳大道,直接到达黄花机场、高铁南站和长沙主城区。”在浏阳工作的刘琼家住长沙,金阳大道的建设让她十分高兴。
 
  长沙城区到浏阳城区,目前全程高速公路只要30多分钟。浏阳境内所有乡镇街道,离高速公路进出口都不超过15分钟车程。
 
  不仅如此,日前批准实施的《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8年修订)》还强化了浏阳对外交通联系的布局,预留了渝长厦高铁、长浏城际铁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通道,浏阳和长沙将变得更近。
 
  引领方向
 
  五次编制城市总规将迈入中等城市
 
  城市发展的方向需要城市规划的引领,城市发展建设的蓝图需要城市规划指导。
 
  据了解,浏阳共编制了五次城市总体规划。浏阳的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可以回溯到1979年。当年2月,县革命委员会为克服县城建设的盲目性,进行首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成果于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在划归长沙之后,1985年浏阳县政府研究决定进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其中一个重点便是完善道路系统,规划北起车站路,南到滨河路(现浏阳河路),东到洗药桥,西至长南路,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
 
  “那时候的浏阳城就开始慢慢变大了,城区面积从原来的0.3平方公里变为3平方公里。东起东街口,西至西站路,北起汽车站,南起公路大桥。”李中琪介绍。
 
  自2015年起,随着西北环线、道吾山路的拉通,浏阳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由城在山中变山在城中,浏阳主城区的面积由2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
 
  家住集里街道道吾村的刘仲雄从来没有想过自家所在的地方将会成为繁华的市区。“那时候在浏阳想打车回家都很难。”刘仲雄说,现在道吾片区已成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人民医院新址、三馆合建、道吾学校等重点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
 
  日前,《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得湖南省政府批准,并正式对外公布。
 
  “相对2001年的规划,《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都实现了成倍增长,这意味着浏阳将迈入中等城市行列,至2020年浏阳中心城区人口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5平方公里。”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尹振国介绍。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