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兄弟阔别40年后团圆(从左至右:汤小毛、汤学恒、汤学明)。记者李小雷
男子失踪40年,家人意外收到他的音信
离家
1978年26岁的汤学恒只身离家前往江西铜鼓谋生
流浪
1981年汤学恒来到广西南宁
回家
2018年7月汤学恒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是“诗圣”杜甫漂泊在外,失去家人消息时所写下的诗句,而这句诗同样也写出了洞阳镇长东村村民汤学恒在外流浪40年的心境。
前不久,66岁的汤学恒结束了流浪生涯,在亲人的迎接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握着亲人和乡亲们的手,老人脸上满是幸福的泪水,“无数次想过回来,但最终没有成行,回家的感觉真好。”
浏阳日报记者李小雷
40年前外出闯荡,杳无音信
8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汤家时,回乡不久的汤学恒正在卧室里休息。得知记者的来意,他立刻起身,面带笑意地招待记者坐下。汤学恒共有四兄弟,排行老二,除了三弟已过世外,长兄汤学明、四弟汤小毛都居住在洞阳镇长东村,由于汤学恒走失太久,很多附近的邻居甚至都不知道汤学恒的存在。
今年53岁的汤小毛告诉记者,他们四兄弟是小时候跟随父母从江西迁到洞阳镇安家落户的。“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家里孩子又多,父母每天都要劳作,非常辛苦。”汤小毛说,由于二哥汤学恒从小患有哮喘疾病,更加剧了家里的经济负担。看出了父母的忧虑,1978年,时年26岁的汤学恒决定只身外出闯荡谋生,而这一去就再无半点音信。就连后来母亲去世,家人也未能与其取得联系。
40年后广西来电,兄弟有了音信
“汤学恒走失后,我们先后到浏阳、江西等地去找过他多次,但一直没有找到他,一年一年过去,再加上他从小体弱多病,我们以为他已经客死他乡了。”69岁的长兄汤学明告诉记者。
然而今年7月,村支书的一个电话,让汤家重新看到了找回汤学恒的希望。“今年7月,我们村的村干部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广西南宁救助站收留了一个自称来自浏阳,名叫汤学恒的流浪汉。”根据这条线索,在浏阳救助站的帮助下,汤小毛随后与南宁救助站取得了联系。汤小毛告诉记者,在电话里他一听对方报出的姓名,就基本确定了这名流浪汉就是自己失联40年的二哥汤学恒,“他虽然说的是以前的老地址,但说的一些细节都对得上。”
在与家人商量后,今年7月底,浏阳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陪同汤家人一起驱车一千多公里,来到了广西南宁市救助站,“虽然40年未见,但一见面,我们就认出了他,他就是我们汤家的亲人。”汤小毛感叹,真是没想到40年后还能与二哥再团聚。
正在按程序恢复户籍
虽然找到了失联40年的亲人,但汤学恒的情况并不好,除了哮喘病一直未根治外,一场车祸还给他留下了累累伤痕。
“虽然南宁救助站已经在给他治疗,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将他接回浏阳再住院治疗。”汤小毛说,这场车祸正应了“福祸相依”的老话,“正是因为这场交通事故,我二哥被救助站救起,才机缘巧合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浏阳市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星期后,汤学恒在几天前已经被亲人接回了家里,并暂时安置在长兄汤学明家。
说起自己过去的40年,汤学恒目光有些呆滞,似乎是一段难以回首的往事。“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家,但我过得并不好,回家只会给兄弟增添负担。”汤学恒说,1978年他只身离家时,身上并没有带太多的钱物,完全是靠着“穷游”一路来到了江西铜鼓,“我们一家是从江西过来的,所以当时就想着回到老家去,看能不能生活下去。”
虽然当时年轻力壮,但因为哮喘不时发病,汤学恒做不了太多的体力活,来到江西后,他有一段时间靠在林场帮人砍树,换得一日三餐。1981年,汤学恒决定离开江西前往沿海闯荡。“当时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纯粹是碰到开往哪里的车,就去哪里。”1981年年底,汤学恒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南宁市。在南宁的30多年里,汤学恒除了有时打点零工外,大部分时间靠捡拾废品换钱度日。“我一直居无定所,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各大立交桥下。”
尽管在外漂泊40年,但家乡的地址一直牢牢地刻在汤学恒的脑海里,当他出车祸被救助后,他准确地报出了“湖南省浏阳县北盛区洞阳公社清水生产大队”这个老地名。
因为是老地名,南宁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与浏阳救助部门联系核实,才最终联系上了汤学恒的兄弟。“回来就好,我们兄弟终于团聚了。”汤学明说,二弟现在依然需要长期服药,但作为兄弟,我们是不会嫌弃他的。
目前,当地村委会正在按程序帮老人恢复户籍,并将按政策给予其生活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