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程跟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小区的垃圾总量试点首月少了100桶
今年5月,淮川街道新北社区在鸿宇公馆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希望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小区。如今,小区里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推行了两个多月,此次垃圾分类“小区样板”有效果吗?能推广吗?
8月11日,记者全程跟踪小区分类后的餐厨垃圾一直到长沙,见证其“变废为宝”的过程,分类已然初见成效(本报8月13日已报道)。近日,记者再度来到鸿宇公馆小区,跟踪了解小区另一条分类线,即易腐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之外分类出来的生活垃圾,如何再度运转,发挥其价值,再度变废为宝。
文/图浏阳日报记者张玲实习生欧阳立干
镜头一
10岁“分类小达人”家中分类塑料瓶
时间:8月13日16时
地点:小区门卫室
8月13日下午,家住鸿宇公馆小区的10岁小女孩周嘉乐,拎着一袋子塑料瓶和一摞废旧纸箱来到小区门卫室,这是她近段时间将垃圾进行分类出来的成果。
周嘉乐可以说是小区的“分类小达人”,她是首批举手支持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这2个月中,她一直在践行垃圾的分类、纪录与收集。小嘉乐说,自从家里有了分类垃圾桶,妈妈就主要负责厨余垃圾分类,她和爸爸负责可回收物分类。
周嘉乐每天都会注意自家垃圾桶的情况,矿泉水瓶子、快递纸箱等可回收物,她都会分门别类,送去小区门卫室进行统一回收。查看她的积分卡,这2个月她已经分类了19斤可回收物品。
镜头二
废弃塑料瓶“变身”儿童彩泥
时间:8月14日7时30分
地点:小区物业办公室
如今,在鸿宇公馆小区里,小朋友们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特别高。8月14日一大早,今年7岁的双胞胎姐妹,何晨曦、钟晨毓也收集了不少废弃的塑料瓶,一起放入了小区的垃圾集中回收车。小朋友都喜欢喝果汁,家里的矿泉水瓶、果汁瓶不在少数。践行垃圾分类的姐妹俩,这次亲自见证了这些塑料瓶的“变身”。
为了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该小区创新设立积分兑换礼品的方式,即当家庭中的可回收垃圾集到一定程度时,居民可带垃圾前往物管中心兑换积分,而积分则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将两个女孩的废品进行分类整理后,给与她们2分积分,加上何晨曦此前还积累过一次可回收物品,已共有5分。姐妹俩兴奋地来到物业办公室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处”前,用5分兑换了一盒儿童彩泥。
“塑料瓶变成彩泥了!”小姐妹兴奋地跟她们妈妈说。孩子母亲钟瞭笑着说:“那继续坚持分类垃圾,帮妈妈积分兑换一袋洗衣服好不好?”孩子们连连点头。
镜头三
可回收物品卖钱,购买积分兑换物品
时间:8月14日8时
地点:小区门口
60岁张成根是鸿宇公馆小区保洁人员。他每天凌晨4时就会前往小区楼栋收走居民门口的垃圾。上午8时许,他已经将负责的栋楼垃圾细化分类完,有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他能够自己处理的,就是其中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比如矿泉水瓶子、杂志报纸、鞋子衣物等。
鸿宇公馆小区目前有6个保洁员,每2人负责一个楼栋,他们将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卖去废品店,每人每月大约能挣取300元左右。统计居民兑换的可回收物积分,从5月到7月共有210分,据《回收废品款》登记,这些积分换来的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已经卖了500元左右。社区将这500元继续用于购买积分兑换的物品,放置在玻璃柜中,让居民们得以循环兑换积分、兑换物品。
生活垃圾分类除了有效利用可回收物,还实现了另一种成效:鸿宇公馆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后的第一个月,小区的垃圾总量就整整少了100桶。
镜头四
其他生活垃圾填埋后,日均发电4万-5万度
时间:8月14日8时-10时40分
地点:垃圾中转站-杨家弄村枫树组填埋场
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分类后,重新展现出资源再利用的价值,那么分类之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呢?
上午8点半,市环卫局生活垃圾专用车来到小区,司机钟师傅将小区分类后的生活垃圾(除去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毒垃圾)统一装运后送至位于浏阳河六桥附近的垃圾中转站,等候由大型专用车再运往荷花街道杨家弄村枫树组填埋场进行处理。
钟师傅说他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一直工作到11时左右,每天大概要来往返7-8趟才能够将垃圾运送完毕,“每运完4小车的垃圾后,就有一辆大车装满垃圾开往填埋场。”
昨日,记者全程跟踪大车的后续处理流程。大车经过过磅、垃圾检查和道路清理等一系列工作后来到一片填埋区,司机将垃圾倒在作业面上。随后,一辆推土机开了过来,将地面垃圾推平、压实,然后又有工作人员前来喷洒除臭药剂,最后盖上一层薄膜……整套流程下来,已然完成了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
湖南仁和惠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邵骥告诉记者,这个垃圾填埋场是2008年10月投入使用的,计划使用30年,日设计填埋量为325吨。可是,如今每天处理将近640吨的垃圾大大超过此前设计日处理量。
“这就是收集沼气的装置。”浏阳新中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长李健指着垃圾场一些铁桶介绍道,垃圾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沼气,将这些沼气收集起来,通过燃烧沼气驱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力,就可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填埋场每天产生的沼气大概有20000多立方米,大约能生产4万-5万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