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村两委、五老协会将"诗赞"牌匾送到寻教强手中,祝贺他儿子考研成功。社港镇供图
社港镇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万卷灵犀点点通,求知履梯喜荣登。书山有路勤为径,良栋奇才更显名。”8月12日,社港镇镇北村寻教强家掌声不断,支村两委、五老协会将定制的“诗赞”牌匾送到他手中,祝贺他儿子寻坚考研成功。
这是社港镇镇北村推动移风易俗的一个举措,趁着上门送“诗赞”的机会,引导村民不办升学宴。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方法、一个村有一个村路径。如今,社港镇在探索“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道路上,不仅实现多点开花,也逐渐深入人心。
浏阳日报记者罗方平
上门送“诗赞”
引导村民不办升学宴
为每位考取研究生、一本、二本的学生送“诗赞”,在镇北村已经连续开展了4年。今年,支村两委、五老协会将“文明升学”内容融入其中,趁着上门送“诗赞”的机会,引导村民不办升学宴。
“这种形式好,收到了大家的祝福,也鼓励了我儿子,比办升学宴更有意义。”8月12日,接到“诗赞”牌匾,寻教强很高兴,当天就许下承诺,坚决不办升学宴。
不仅是寻教强一家,在镇北村,通过这种形式的引导,还有2户家庭取消了升学宴。“孩子考上大学,我感觉很自豪了,本来想热闹一下的,但是收到这样的特殊‘奖励’,我觉得更高兴,应该支持。”村民徐先生的孩子考上心仪的学校,他高兴地说。
各村创新方法推动移风易俗
社会风气更清朗
如何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社港镇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移风易俗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点带面’引导各村探索适合自己的推动路径。”社港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汤晓丽说。
为了帮助各村探索适合的推动路径,今年以来,社港镇积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重点将殡葬改革、文明办酒、文明升学等文明新风融入其中。同时,通过党员干部上门走访、示范带头等形式,鼓励村级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适宜路径,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丹霞村面积大、人口多,支村两委组织召开村规民约修订会,在村部设置“移风易俗”签名墙,引导村民小组组长、村级指导员、各协会会长现场签名,争当“先行者”,并明确“酒席超过20桌,支村两委成员一律不准参加”;周洛村文娱活动丰富,支村两委编写了“文明办酒三字经”,动员中小学生成为宣传“主力军”,还将“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写进村规民约;合盛村村干部上户走访“全覆盖”,一个月劝阻酒席4场,党员干部带头不办升学宴、乔迁宴……
“以前,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是参加酒席。”对于村上的变化,镇北村村民汤鲜艳感触良多,她说,“现在村上办酒席的明显减少,少了大操大办,少了相互攀比,社会风气更清朗,我们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