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口炉烟洞还有支五十人的山歌队

2018-09-05 11:42:24 编辑:戴鹏
字号:
 
  有人唱,有人收集歌词新编歌词
 
  “我出门三步打山歌,人人都说我嘴巴多。我前年打歌买匹马,去年打歌买良田……”淳口镇炉烟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子。狭长型的山村镶嵌在连绵的山脉之中,不时有悠远绵长的山歌声飘荡,让人颇有些时光不曾远去的感觉。
 
  “一直以来,北乡都有唱山歌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唱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心愿,那就是让唱山歌这种习俗在当地保留下来。”炉烟村除了有个山歌高手王建媛(本报昨日以《淳口炉烟洞有个山歌高手》为题报道),还有一个山歌爱好群,近200名群友中擅长唱山歌的多达50余人。互相切磋技艺、品评山歌、收集歌词,目前这个小群体极其活跃,大家的心愿便是希望让那好听的山歌继续传唱下去。
 
  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
 
  热心的“山歌队长”
 
  建起交流群,希望组织一次大型聚会以歌会友
 
  “第一路途要小心,早酒少吃饱精神。过河渡水要老稳,长江风浪吹坏人。路途有病靠何人……”
 
  “唱得好,再来一首!”61岁的张长江刚唱完一首《十个路途》,还来不及歇一口气,便听见微信语音声此起彼伏响起——点赞的,送小红花的,鼓掌的,更多的人则是表示“听得不过瘾”。
 
  与其他的群不一样,这个2016年组建的“大当家山歌群”,群员只有两种,一种是擅长唱山歌的,一种是喜欢听山歌的。没事的时候,大家可以随意在群里发布唱山歌的视频或语音,极其热闹。
 
  “能将大家组织起来,两年时间了还能够保持现在的活跃度,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60岁的王志纯是这个山歌群的组建者,同时也是一名山歌爱好者。在王志纯的记忆中,北乡人唱山歌是出了名的。无论是上山砍柴还是下田插禾抑或是在菜园里劳作,都可以听到山歌声。累了、乏了,有时甚至是为了比赛对歌,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男女老少都能来上一段,“扯起嗓子就开唱,就像闲聊一样自如。”
 
  “山歌主要有高腔、平腔、低腔几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多为妇女歌唱……”
 
  从20多岁开始,耳濡目染的王志纯爱上了唱山歌。与大多数人学唱山歌的方式一样,王志纯所唱的山歌基本都是靠自学。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各家各户开始慢慢添置电视机、电脑、手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却让唱山歌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渐渐地,只剩下一些年龄稍大的人聚在一起偶尔唱一唱。
 
  “如果唱山歌在我们这代人这里就渐渐隐没了,真的挺可惜。”2016年,热心的王志纯在村里找到了几位山歌爱好者,发现大家对此都感到惋惜却又无可奈何。对于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大家并没有想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最后,还是王志纯提议先将村里爱唱山歌的人组织起来,而他便兼任了这个“山歌队长”的职务。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王志纯组建的这个山歌群不断有群员加入其中,除了本村人还有不少其他村的人加入。两年的时间,擅长唱山歌的、喜欢听山歌的达到了190余人,其中擅长唱山歌的群员居然有50人之多:“在群里,像王建媛这样的山歌高手还有好几个,像张传仿、张金花都是唱得非常好听的。”
 
  “线上大家可以随意探讨交流,线下目前只进行了小范围的聚会唱山歌。”因为经营了一家私人企业,平日王志纯亦是十分忙碌。可对于唱山歌,王志纯却是极其热心,他还希望能在年底组织一次大型的聚会以歌会友。
 
  执着的山歌收集者
 
  边听边记录,希望年底能集满百首予以出版
 
  “新搭田塍两边光,手提篮子去采桑。生来挂在桑树上,身穿罗裙两边荡,长来长去满园百花香……”一个率性随意地唱,唱词里仿佛能看到春光中的采桑姑娘;一个则是一边轻轻敲桌子和节拍,一边用手机将唱词录下来。这样的合作,61岁的张长江与63岁的张初开已经进行了一年有余。在此之前,两人皆是山歌爱好者。
 
  “山歌的主要内容就是歌颂男女爱情,以及讲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以前是男不唱《下江宜》,女不唱《吴燕花》,现在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张长江是淳口镇高田村人,年轻的时候他以放养鸭子为生。赶着鸭子到处跑,张长江去过浏阳的许多乡镇。放鸭子的间隙里,与本地人的山歌爱好者交流成为了他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因为自幼爱唱山歌,话题多半也就聚集在此。由此,一路上他学到了不少山歌。除了流行于北乡一带的《下江宜》与《吴燕花》,张长江在官渡、古港一带学到了山歌《张秀英》系列。
 
  一路走一路唱,从1978年开始,文化程度不高的张长江学会了一首又一首的山歌,成了淳口一带小有名气的歌者,如此长达上十年。“后来唱的人渐渐少了,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就停了一段时间。去年发现我们淳口又有不少山歌爱好者慢慢活跃起来,我也就被带动起来了。”
 
  在张长江重新“复出”唱山歌的时候,张初开已经从单位退休两年并搬回了乡下居住。因为离张长江家不远,自幼听着山歌长大的张初开一如遇到了知己。尽管自己不会唱,可张开初却觉得张长江唱的那些山歌格外动听。
 
  “不能到你这里止步了,至少我们要想办法先将歌词记录下来。”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唱来一个记录。《十绣荷包》《采桑歌》《二十四孝歌》《荷花一朵莲》……除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吴燕花》《下江宜》《张秀英》,张开初一口气录下了七十余首山歌的歌词。
 
  七字成句,五句成段。除了记录原有的山歌歌词外,痴迷的张开初甚至还根据山歌的韵律新编了一些歌词,其中包括《十颂共产党》《二十四孝》《十跪父母》等内容。每编完一首,张开初都会请歌手们试唱并不停修改,直到完全顺口为止。
 
  “他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至少我们以后有本可对照了。”对于大家的夸赞,张开初连连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觉得值”,“等到年底的时候,收集满一百首就考虑结集出版。”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