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心在神在,才是”
“跑慢点,别摔了”“这块积木应该搭在这里......”周日晚上,在城区一家商场的儿童游戏区,不少父母正陪着孩子在这里玩耍。很明显就能发现,儿童乐园里的父母似乎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在游戏中陪伴孩子的全程互动型,一派是孩子在儿童乐园里玩得起劲,家长在一旁手机玩得起劲的自顾自型,而后者占了大多数。
其实,无论是在游乐场还是在家里,孩子和家长各玩各的场景早已见怪不怪了。抱着陪孩子的初衷,却不知不觉玩起了手机,难怪有人吐槽:和孩子相比,手机才是父母亲生的。
浏阳日报见习记者潘雅静
观察
儿童乐园里的低头族父母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认为要做到陪伴是不难的,但是大多父母很难做到在陪孩子的时候不玩手机。”10月21日晚上,正在商场的儿童游戏区陪孩子玩耍的张女士说,为了减少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平时她不会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位典型的“手机爸爸”,与张女士频频与游戏区里的孩子互动不同,张女士的丈夫陶先生则在一旁专注地玩着手机。
“孩子看到大人玩手机,往往也会吵着要玩。”张女士告诉记者,对于丈夫玩手机的习惯,她也劝说过很多次。对此,陶先生也表示很无奈,“心里知道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不好,但是就是改不掉这个习惯。”
记者走访城区多个商场的儿童乐园发现,不少家长在陪伴孩子游玩时,都是自顾自的玩着手机,任凭孩子在儿童乐园里玩自己的。
调查
高质量陪伴做起来有点难
“爸爸妈妈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都不陪我们玩……”在采访中,不少孩子向记者反映,家长回家后也是“机”不离手,对此一些孩子甚至提出了抗议。“一般都是反对无效。”上五年级的小东(化名)说他曾多次抗议父母沉迷手机,但是父母却依旧我行我素。
连女士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在家里孩子经常要她陪着玩一些无聊游戏,而她有时候甚至会直接睡着。“陪孩子玩真的太无聊了,有时候不自觉的就拿起了手机。”连女士说,对于放下手机的“高质量陪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除了耐心之外,陪伴孩子还考验着家长的精力。“我无时无刻不守在孩子身边陪他玩,好不容易等孩子们睡着了,还有一大堆家务等着做,活儿还没干完,娃又醒了,要继续陪娃,有时候真的特别累。”何女士是一名全职妈妈,她表示带孩子上游乐场是她难得的放松时光,“平常为了带孩子别说自己的娱乐时间,连睡觉时间都很难保证,趁着孩子在游乐场里沉浸在游戏中,自己总算有时间玩玩手机,娱乐放松一下。”
观点
高质量的陪伴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高质量陪伴并不是不玩手机就可以了,而是给孩子适当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胡先生认为在陪伴的过程中放下手机很有必要,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重视。
家长李女士则认为,在陪着孩子没有互动的情形下,大人可以玩手机,处理自己的事务。“尤其是在儿童乐园这样的场所,孩子享受的是游戏和与同龄人在一起玩乐的时光,大人与其在一旁傻坐还不如玩手机。”
家长孔先生对此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手机并不是“低质量陪伴”孩子的罪魁祸首,相反只要合理引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现在孩子大多喜欢玩手机游戏,我和老婆曾经抱着尝试的心态和孩子一起玩手机游戏,从而建立了更加亲密的关系,孩子在玩完游戏后更愿意听话去学习,成绩还进步了不少。”
支招
“人在心在神在”,才是高质量陪伴
到底什么样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呢?记者为此咨询了浏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张晓阳。她认为,“人在心在神在”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首先,人在。陪伴的前提条件便是人在,只有人在,才有可能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互动,才有可能达到陪伴的目的。
第二,心在。父母的心要跟孩子联系在一起,在陪伴的这段时间,父母要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包括放下手机。
第三个境界是神在。所谓的神在就是和孩子统一频道。有一颗能同理孩子的心,能看见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如果父母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会更好。如果父母无法进入到娱乐场地中,可以时不时地跟孩子进行眼神或者手势的交流,表示是在关注孩子。”张晓阳表示,长时间的玩手机而与孩子没有真正的互动,这样的陪伴只做到了人在,表面上好像父母与孩子待在一起,其实家长并不能理解孩子心中的感受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