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正确的“秋冻”得有度
入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民间有句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
病”,意思是秋天到了,不要过早添加衣服,冻一冻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市民陈先生最近就在坚持“秋冻”,每天只穿一件单衣就出门了,没想到把自己冻出了重感冒。
医生提醒,“秋冻”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而且“秋冻”得适度,切勿盲目硬扛。
浏阳日报记者潘思荣
“秋冻”冻出了重感冒
入秋后,浏阳的气温逐渐下降,不少市民已经穿上了秋冬装抵御冷空气,也有部分市民由于相信“春捂秋冻”这句俗话,至今还是穿单衣薄裤出行,甚至因此“中招”感冒。
今年49岁的市民陈先生,热衷养生,平时喜欢尝试各种养生方法。最近气温下降,陈先生想着“春捂秋冻”的说法,坚持每天只穿单衣出门,想要让身体受受冻变得更加健康,结果没过多久他就患上了重感冒,出现咳嗽、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且迟迟不见好转。最后,陈先生只得去医院就诊,打了几天的针才逐渐好转。
由于“春捂秋冻”冻出感冒的不止陈先生一人。市民陶女士最近常为“早上穿什么衣服出门”而烦恼。“穿单衣有点冷,穿外套又感觉热。”陶女士说,想起老一辈常说的“春捂秋冻”,她穿着单衣就出了门,但晚上下班时她又觉得非常冷,身体瑟瑟发抖,这时她才会穿上厚外套暖一暖,这样一时冷一时暖,没过几天她就感冒了。
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都表示,在天气转凉时倾向于稍微“冻一冻”,不会急着添衣,还有一些女士表示,现在天气还不是特别冷,每天都会穿裙子出门。
“秋冻”不等于“硬扛”
“有些市民误解了‘春捂秋冻’的真正含义,‘秋冻’不等于挨冻,凡事要讲究度。”市中医医院国医馆专家苏建斌表示,“秋冻”应以让自己的身体略有凉感而不寒为宜,如果硬扛寒冷,不仅不能增强抵抗力,还会被冻出病来。
苏建斌解释,“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力,使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好准备。如果此时过早穿上棉衣,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因此,一般情况下,气温在15℃至20℃时,人们可适当“秋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气温低于15℃时,市民应适时增加衣物,不宜“秋冻”。
苏建斌提醒,“秋冻”虽有科学依据,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儿童和老人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易受风寒,所以,儿童和老人应及时保暖,不要“秋冻”。此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群和体寒的女性不宜“秋冻”,且人体腹部、足部、颈部这些部位不能“秋冻”。
小知识
正确认识“春捂秋冻”
正确认识“春捂秋冻”
简单点来说,“春捂”是指春季气温刚转暖时,要多穿衣服捂着保暖,不要过早脱掉冬衣。过早脱掉冬衣受凉,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春季时各种病毒病菌活跃,易引发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秋冻”是指秋季气温刚转凉时,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让身体适当感受转凉的天气,然后逐渐添衣,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使身体防寒能力增强,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