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2年,助学24年
“老人家经历过极度困苦的生活,所以平时很节俭,舍不得花钱,但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校,捐给了贫困学生,一捐就捐了二十四年。”日前,蕉溪镇常丰村常丰小学校长肖家荣致电本报热线83830000说,前几天,这位老人又把这两年省吃俭用攒下的4万元退休金送到了学校,全校师生都很感动!
肖家荣口中的“老人家”是当地一名退休老教师,现年90岁的田国英。
昨日的蕉溪镇常丰村,村民们都在对田国英老人助学之事交口称赞,而这个被大家讨论的老人家却浑然不觉,依旧在家看着报纸,面对记者,她连连笑称:“我做的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啊!”
浏阳日报记者罗晓芳张永红
曾一人撑起整村教育工作
第一批学生现在已70多岁
1947年从原浏阳师范学校毕业后,田国英便投身到了教育事业中。她先后到乌龙、龙伏、淳口等地方的学校教书,用她自己的话来讲,那些年她“多个地方辗转,做的都是一件事——教书育人。”1951年,田国英被安排到蕉溪教书,并在这里遇见缘分组建了家庭,从此,她也将自己的后半辈子全部奉献给了蕉溪。
“在蕉溪教了28年书,虽然期间多有困难,但对这片土地却感情很深。”田国英说,结婚以后她的工作地点在蕉溪各村的小学之间调动,“记得1958年调到了窑前村,当时学校有3个班共30多个学生,但是老师只有我一个,除了上课,我还要种菜、煮饭、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回忆往昔,田国英有些动容:“记得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老师们都不愿意来,村里的百姓看到我去了都很感动,经常会给我送菜,有的农户甚至留出一部分土地来,让我种些菜改善我和孩子们的生活。”
就这样,整整10年间,田国英在窑前村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新的一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村的教育工作。
“今年中秋,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来看望我了,是我教的第一批学生,都74岁了。”说这话的时候,老人家脸上的笑容让人感觉就像秋天里的一道暖阳,温暖而慈和。回忆起30多年的教学生涯,田国英说经历就像是一部电影,一帧一帧地播放得很快,但庆幸的是,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她也乐在其中。
24年默默助学
她说这是回报党和人民
2016年老伴去世后,田国英便跟子女们说好以后的退休金由她自己来处理。谈起这次将攒了两年多的退休金一次性全部拿去助学,田国英说,她这是在回报党和人民。
“老头子患病的时候,很多费用都报销了;孙子在军校读书的时候,不仅学费免了,每个月还有补助,这都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帮助。”说起这些,田国英脸上充满感激之情,正是这些年来得到的恩惠,让她更加坚定地去做助学这件事。
九旬老人将退休金全部捐出助学的事迹一时在蕉溪镇传为美谈。然而,不为众人所知的是,从1994年捐赠了500元帮助常丰小学进行房屋修建开始,这二十四年来,田国英一直在默默地坚持着捐资助学。
“少的时候几百元,多的时候上千元,她从来没有宣扬,只是默默帮助着有困难的孩子们。”常丰村党总支书记杨平说。
“以后我还会将退休金都存起来,只要我还在一天,就不会停止助学工作。”田国英说。24年间具体捐了多少钱助学,田国英说她记不清了,但是她的这份善心却深深地感染了周围人。
“我的很多学生后来也成了老师,他们也在坚持助学。我的儿子和儿媳也都是退休教师,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田国英说。
人物特写
生活节俭但精神世界十分富有
昨日,见到记者到来,热情的田国英老人立马拿椅子、泡茶、端水果……动作利索得完全看不出她已经90岁高龄。
“女儿出嫁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摆酒席,就是家里人一起吃了个饭。”田国英说,他们早已有了一切从简的意识。全家人的想法都十分一致——办酒席即繁琐又浪费。如今移风易俗、一切从简得到大力推崇,而他们家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践行这种思想,这让她觉得十分自豪。
田国英在家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靠窗户的沙发上看看报纸,除此之外,她还有个习惯就是睡觉前背背诗词、唱唱戏,生活过得简单而有规律。她很少佩戴首饰,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生活十分节俭。
而她的儿女们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至今,田家还未买过一台车,出行都是依靠摩托车和步行。然而,田家人却愿意每年帮助留守儿童们,为其送去一份又一份的温暖。
新闻延伸
从老人的微行大义,到“上善蕉溪”文化浸润
“500元,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是一笔金额不大的钱,但在1994年,那是田老师近5个月的工资。现在,一个90岁高龄的、走过了很长的艰苦岁月、平时一件衣服都舍不得给自己买的老人家一次性捐出4万元助学,这是她攒了两年的退休金,也是她的全部积蓄。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很感动。”常丰小学校长肖家荣接受采访时表示。500元、1000元,这些数字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一个老人坚持24年的执着与微行大义。
而在蕉溪镇,这样执着于微行大义的爱心人士还真是不少:比如在蕉溪中学成立了启云教育基金,连续8年亲自回家给学生颁奖的邓启云博士;比如带头捐资建起小组助学基金的“石头哥”高积福;又比如在创业之路上拼搏却不忘给母校食堂赠送餐桌椅方便孩子们就餐,并资助贫困学子的湖南“有你蒸好”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CEO黄奇等。“一直以来,蕉溪镇并不缺好人好事。”蕉溪镇党委书记江敦明说,近年来,蕉溪镇多措并举传播文明新风,把“上善蕉溪”建设作为该镇“塑魂工程”,全力构建了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百姓向上向善、干群和谐互动的政治新生态,让“上善若水”的文化理念逐步浸润着蕉溪的每一寸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