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戏剧晋京,再现心中永远的将军

2018-11-22 10:47:44 编辑:戴鹏
字号:
 
  简介
 
  为纪念王震将军诞辰110周年,6月28日现代花鼓戏《胡子将军》在王震故里由浏阳市永红艺术团开排。8月12日晚在欧阳予倩大剧院汇报演出。10月16日,该剧作为开幕演出参与了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全省基层院团展演。
 
  该剧取材于全国解放十年后王震同志第一次回乡探亲的真实故事,由浏阳本土作家陈健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彭自兴执导,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文华奖获得者夏明庚扮演王震,国家一级演员古平扮演赵奶奶。
 
  “真没有想到花鼓戏能演得出如此的效果,完全改观了我以前的印象。这样的‘胡子将军’不是空洞的高大上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接地气的农民将军……”11月20日晚,北京市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中的8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
 
  随着剧情的展开,那个对家乡充满深情却又不敢还乡的将军形象逐渐出现在观众面前,每一小节的结束,都会听到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整场演出结束后,长达数分钟的掌声让台上的演员无法如平常那般谢幕,只好同样回以掌声表示感谢。
 
  浏阳日报记者欧阳稳江北京报道
 
  台前
 
  演出结束
 
  看哭了的观众不肯离场
 
  初冬,北京的夜晚寒气袭人。20日18时30分,位于西单附近的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前坪已经站满了前来观演的观众。在京工作的湘潭人周先生是个业余票友,早早来到现场便只为一饱眼福。19时30分,剧院800个座位座无虚席,观众屏息以待。随着熟悉的《南泥湾》旋律,负责“搭彩门”的桂英出场,那个让众乡亲翘首以盼的将军就要回乡了。然而,随着王震的出场,与桂英的一问一答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听到王震批评桂英时,大家的心像是捏了一把汗;在听到王震问,彩门能长稻谷、结南瓜吗时,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一笑……第一幕结束,幕布关闭,只听到剧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亦听到有观众在喃喃自语:“演得真好,太有生活气息了。”
 
  第二幕《访烈属》是整场戏中极为感人的一节,站在赵奶奶家门前,王震心中的愧疚与纠结一览无余:不知道该如何向赵奶奶托出其子黑皮已经牺牲的真相,更不知道如何向全村人解释带出去的两百多人怎么就有去无回?很快,剧场里便有了低低的哽咽之声,一如潮水漫延,忍不住擦眼泪的人也越来越多。
 
  几乎是一气呵成,剧情中一位有血有肉、亲切自然的王震将军渐渐走到了观众当中。还未看完整场演出,在京的数名浏阳籍观众便在群里讨论:“融乡音、乡俗、乡情于一体,是一部高水准的艺术作品,更为家乡出了这样一位将军而骄傲。”21时30分,随着“祭烈士”剧情的高潮迭起,整场演出结束,演员们站成一排开始谢幕。不曾料想的是,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无法如平时一样谢幕的演员们只能回赠以掌声。最后,观众与演员的掌声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节拍的互动长达数分钟之久。
 
  幕后
 
  大咖云集
 
  从全国送选节目中脱颖而出
 
  “一共六场,都是不同的剧种,其他依次是豫剧、沪剧、闽剧、锡剧与晋剧,它们都是从全国递送的优秀戏剧中遴选出来的。”对于《胡子将军》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此次晋京展演的首秀,国家一级演员、王震的扮演者夏明庚表示“完全hold住”。今年上半年,夏明庚接到了国家一级导演彭自兴的电话,邀约他参与演出一个浏阳的花鼓戏。曾经演出过许多优秀作品且获奖无数的夏明庚忙问,是哪一个剧团要来演这样一出大题材的戏。听到答案是一个民间剧团后,夏明庚心中十分迟疑。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夏明庚拿到了浏阳剧作家陈健创作的《胡子将军》剧本,看完后却是大为惊喜:“这个王震将军非常朴实接地气,也是值得信服的一个人物,值得一演。”
 
  剧组成立后,夏明庚便开始琢磨整出戏如何才能做到最能“走进”观众心中: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资料,便一次次去王震故居采风,琢磨这位农民将军的性格;排练了一遍又一遍后,反复琢磨人物语言语气与举手投足气质便成了日常功课……最终,一位粗中有细、细中见真性情的王震也就跃然于舞台之上。
 
  对此,《胡子将军》的出品人周永红对这支演出团队充满了感激。短短不足半年的时间,《胡子将军》从汇报演出到湖南省艺术节上的露面再到晋京演出,幕后的辛苦与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如此吧。”
 
  ◎讲述
 
  “从观演到被演,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将军”
 
  “真是感慨万千,27年前将军曾经是我们的观众;27年后,他却在家乡的花鼓戏中‘走上’了舞台。”演出结束后,看着观众还沉静在剧情中无法自拔,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胡子将军》的作曲陈耀老师十分感慨。
 
  1991年,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排练的《桃花汛》晋京演出,地点同样是西单附近的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直至当天要演出了,大家才知道王震将军会来观看演出。彼时,他已经82岁了。“当时的主要演员是你们浏阳媳妇、一级演员刘赵黔。得知将军要来看戏的时候,大家也顾不上紧张了,一门心思就是怎么演好戏。事后听说将军的观后评价十分高,我们也就放心了。”
 
  在接到《胡子将军》的作曲任务后,陈耀老师与搭档陈姗姗一起选择了耳熟能详的《南泥湾》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大幕还未开启,观众便能因熟悉的旋律入情入境:“事实证明,《南泥湾》配《胡子将军》可谓是天衣无缝,而将军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将军。”
 
  ◎观众互动
 
  沈湘平(北师大教授):对于一个小时候喜欢追着戏班子四处跑的游子来说,能在北京欣赏到最地道的家乡花鼓戏,这份兴奋乃至幸福是无比特殊的。随着《胡子将军》情节渐渐展开,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久违的亲切,还有大的惊喜和感动,惊喜于家乡花鼓戏脱胎换骨般的表现能力,感动于一个民间艺术团体的独有情怀与独具慧眼。
 
  周萍萍(首都观众):在我印象里,花鼓戏对于我们不常看的人而言是不容易让人坐得住的。《胡子将军》的上演刷新了我对花鼓戏的观感,更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位开国将军。这部戏采取串糖葫芦一样的方式,再通过演员们扎实的表演功底,配上严丝合缝的音乐与舞台背景,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我的感受,一切“相得益彰”。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