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家”总动员,三合院里重温昔日时光

2019-07-04 09:52:12 编辑:戴鹏
字号:
 
  荷花街道唐洲社区大源冲里,有一处泥墙红瓦的房子,这原本是一处破旧且冷清的农家院落,然而,今年,这处院落变得热闹起来了:一群原浏阳市航运公司的子弟把这里租下来,并将其进行改造成一个满是旧日氛围的“船家乐园”。
 
  经过3个月的改造,这处“船家乐园”已经装修完毕,才一亮相,就在浏阳人的朋友圈里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租下三合院,共建“船家乐园”
 
  昨日,记者跟随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赵爱兰来到大源冲。这是一处泥墙红瓦的房子,有着老式的乡村房屋格局:中有地坪、背靠青山。房屋的一侧开辟有菜畦,如今辣椒青翠,瓜果累累;屋前还有半亩方塘,倒映着天空的云朵。
 
  这套房子原本有两名老人住在这里,老人的子女本来就打算将老人接走,得知有人愿意租下祖屋,更是非常乐意。不过,房子多年未曾维修,已经又破又旧。租下这个房子后,这群船家儿女干脆在老屋原本的风格上重新装修,以旧做旧:墙壁没有瓷砖,他们就用黄泥粉刷一新。屋内的泥巴地凹凸不平,他们就买来水泥,刷成了水泥地面。小腿肚高的门槛嵌入了新木块,不再高低不平,远远望去,木质大门上的“福”字让人如同回到了家。
 
  老屋共有13间房,目前大体被分为展览、文娱、生活三大主题,这也是“船家乐园”的主要构成模式:展览厅张贴着老伙计们平日里的各种活动照和生活照,以后开展了新的活动,照片墙还可以更新;文娱室放着各种乐器,大家可以在此唱歌跳舞、排练话剧;生活区尤其让人惊讶,厨房是柴火灶台,卧室是雕花木床,客厅的工字木凳、饭甑、摇头风扇……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
 
  “以后,大家的‘生活’,也能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状态,顺便还能再试试‘大锅饭’的味道。”赵爱兰说。
 
  享受快乐时光,追忆美好过去
 
  “我们也来了。”很快,基地的成员彭瑞清、刘瑞娥、王利群、王建明、曾海明也来了。自从老屋改造完成后,大家一有空就往这里跑。在地坪中唱歌跳舞、在屋后栽花种菜,这样的快乐生活已经开始。“以后还会有伙伴加入我们,一起来享受这样的生活。”赵爱兰说。
 
  参与改造老屋的儿时伙伴共有17人,大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父母都是原浏阳市航运公司的职员,父母常年跑航运,孩子们无人照料,他们从小就在一起吃饭、玩耍、学习。
 
  “可以说,我们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感情很深厚。”成员彭瑞清说,原浏阳市航运公司经企业化改制后,近千名员工分散在各地。但不管空间还是时间的距离,都未曾影响到大家的关系。
 
  “彼此都很熟,有共同的回忆。”赵爱兰说。她的父母也是原浏阳市航运公司的职工,从小,她就和父母住在船上,直到五六岁时才下船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上学。因为大家的父母都要跑船,孩子们就像“留守儿童”一样相处在一起,感情特别好。
 
  如今,老屋的文娱厅里,还摆放着许多与他们小时候的记忆有关的物件:秦灵芝的模具船、周仁义的木脚盆、彭瑞清的木箱,还有父辈们船上的灯、棕绳、麻绳等等。赵爱兰说,这个基地建成后,她仿佛重新经历了记忆深处最难以忘怀的那段时光,回到一起赤着脚丫去上学玩闹的快乐时代。
 
  “这个老屋就是一个家,是我们重聚一起的情感需要。”赵爱兰说。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