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浏阳小伙成女民兵方队教官

2019-10-08 11:03:17 编辑:戴鹏
字号:

周明智在训练场指导队员们进行训练。受访者供图
 
  从零基础教起,挂上6根线训练整齐度
 
  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身着红色套装,搭配白色帽子、腰带和鞋子的女民兵方队受到广泛称赞。这些飒爽英姿的背后,离不开一群教官耐心细致地指导,22岁的浏阳小伙周明智就是教官中的一员。
 
  今年3月,已退役回到老家关口街道的周明智接到通知,要求他前往北京担任女民兵方队教官。接到电话后,周明智匆匆和家中交代“有任务”后,直接赶赴北京。“虽然我退役了,但现在祖国需要我,若有战,召必回!”周明智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
 
  训练
 
  6根丝线让队员做到整齐划一
 
  虽然服役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一名班长,但以教官身份对女民兵方队进行训练,周明智还是首次经历。
 
  “进京的路上内心非常忐忑。”赶到北京后,周明智发现,他即将教导的这支由北京市朝阳区女民兵组成的“首都民兵师”,队员年龄从18岁到37岁的都有,不仅年龄阶段不一样,职业也不一样,“她们当时多是零基础。”
 
  训练过程中,96米、128步、66秒,这3个数字一直刻在了周明智和这些女民兵方队队员的脑海中。“这是训练标准。”周明智介绍,天安门东西华表的间距是96米,受阅方队需要用时66秒,迈出正步128步通过这96米的距离。对于300多人的受阅方队来说,这精确到厘米和秒的标准可不容易做到。
 
  “只能通过不断地训练、调整来达成。”周明智说,贯穿大部分训练过程的,是6根丝线,“这6条线是用来调整队伍整齐度和标准的,分别为头线、帽线、下颌线、枪口线、下手线、腰带线,如果是踢腿的时候还会额外多一条脚线。”
 
  “刚开始训练时是最难的。”周明智说,通过这些丝线,教官可以更加便捷地让方队队员统一动作幅度。
 
  每次训练结束后,当不少队员都疲惫不堪地进入梦乡时,周明智还要和其他教官们开会探讨当天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尤其是在合练开始后,每天回到阅兵村时都是清晨了,“回来后再开会总结,才能睡觉,中午过后继续开始训练。”
 
  遗憾
 
  为了训练未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在这次大典中,让周明智最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
 
  “爷爷在7月30日发病了,8月6日晚上去世。”周明智说,得知爷爷发病的消息时,他曾向领导报备,“领导当时就叫我请假回家,但考虑正处于训练关键时期,已经准备开始进行合练了,自己就没有第一时间请假。”8月8日,忍着巨大悲痛,周明智回到了家中,“我最大的遗憾就是爷爷没能看到这次有他孙儿参加的国庆大典。”
 
  办完爷爷的丧事,8月13日周明智回到阅兵村,继续带领队员进行训练,“爷爷在世时,和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叫我在部队里好好干,报效祖国,我不想让他失望。”9月30日晚,这一天的训练早早就结束了。“训练了7个月的成果即将呈现出来,她们是我的战友,我希望她们能够圆满完成任务。”10月1日当天凌晨3点,周明智和队员们就出发了,在阅兵即将开始时,周明智不断地为队员们加油鼓劲。
 
  就在女民兵方队的飒爽英姿出现在阅兵式镜头里时,周明智和其他教官也在镜头外列好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虽然没有出现在镜头里,但我并不遗憾,有幸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做出贡献,感到十分自豪。”周明智说。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