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发力,1.41万户贫困户增收

2019-11-27 13:47:25 编辑:戴鹏
字号:
  浏阳日报讯(记者罗方平)“不仅增收了,还学到了技术。”昨日上午,古港镇三口村,谈起村上产业扶贫基地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厚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6岁的杨厚思是个勤快人,多年从事蔬菜种植,但因为缺技能、缺销路,种植效益始终稳不住,产业发展没底气。去年8月,村上实施“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建起275亩蔬菜基地,杨厚思主动参与其中。有技术、有销路后,去年,杨厚思种植了5亩蔬菜,赚了3万元;今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亩,已赚了近4万元。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浏阳扶贫产业稳定发展。但还有部分贫困户,或缺信心,带不动;或缺技能,干不好;或缺销路,卖不出;或缺长效,稳不住。如何攻克这些产业难关?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走访调研,全力推动实施“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即建设一个产业扶贫服务中心,培育10个长效扶贫产业,打造100个以上较大的特色产业和就业基地,树立1000名通过产业和就业脱贫致富的典型)。
 
  解决“销售难、卖不出”的问题,关键在于打造贫困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建立农产品变成商品的体系。依托浏阳市农业品牌运营中心,浏阳成立产业扶贫服务中心,通过举办“扶贫农产品周末爱心集市”和线上电商等活动,累计帮扶和带动贫困户和产业扶贫基地销售农产品7000多万元。
 
  选准着力点,形成产业链,产业扶贫才会稳得住、可持久。从产业基础到市场需求,再到个人意愿,反复论证选定的生态米、小水果、黑山羊、蜂蜜、油茶、花木、蔬菜、特色水产、乡村旅游、手工制作等10个产业,不断迸发活力。
 
  “缺技术、干不好”说明过去的技术服务有差距。围绕10个产业,全市建设了131个特色产业基地,112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选产业、学技术、找门路。让就业就在家门口,把课堂开在田野上,使贫困户在边干边学中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
 
  奋斗的故事感染人,身边的典型激励人。着力发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产业示范户,着力推介饮水思源、惠及他人的时代新农民,全市倡树了593名产业就业发展“自主脱贫标兵”。同时,一大批贫困户成了产业带头人、电商小老板、技术传播者,让更多贫困户树立了发展信心。
 
  据统计,今年通过“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带动了1.41万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和就业,占总数的89%,参与度较上年增加25.5%,户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实现户均收益、产业基础和内生动力“三提升”的良好效果,有效助推贫困户持续脱贫。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