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的前提是保护好“进谏”者的勇气

2019-11-27 09:27:14 编辑:戴鹏
字号:
 
  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反映问题的人惶惶不安,这是很不正常的。如果永顺县教育局能够鼓励李老师恢复已经删除的文章,并在全县教育系统对照来一次自查自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必定又会成就一段从谏如流的佳话。反之的话,更多的人只会因为李老师的“冒失”而“引以为戒”,整个系统将只会听到一片称颂,再没有逆耳的话。
 
  董怀国
 
  永顺县山村小学女教师李田田日前写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反映她亲历的当地农村教育怪状,包括为了迎接考察、评选,组织学生停课打扫卫生等。10月15日深夜十点多,李田田发朋友圈寻求紧急帮助,称县教育局长让她连夜赶去说明情况。
 
  16日,李老师的相关文章被删除。但是从新闻报道的部分引述来看,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基层教育的一些具体情况,作者也在认真反思之后提出了一些见解。总体来说,文章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像李老师这样能够边工作、边思考的态度还应该得到鼓励。毕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推动工作不断进步的前提。文章被删除,不管是否如李老师所说受到了较大的压力,对于文章本身是一种损失,对于反思和改进工作作风良好氛围的形成是一种损害。
 
  从15日深夜李老师惊慌失措发朋友圈“求助”开始,事情就从对当地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的反思发展为反思者对于所谓后果的担心。我们看到,16日上午当地教育局局长的回应来了,称是教育局里面一位中层干部作为李老师的亲戚私下里关心并询问相关情况。局长的说法当然能够让很多关心李老师的人松下一口气,但是李老师那个亲戚作为局中层干部的身份、以及深夜要求她赶赴教育局“说明情况”的急促,都实在给人留下了太多遐想的空间,尤其是作为当事人“想得更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按照这样的逻辑,永顺县教育系统的工作,也就难免有过了,但是只要能够虚心改过,那就是再好不过。可是,任谁身上的过,都很难得被自己认识到,还需要别人给指出来,从而自古以来,我们对于能够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人,都是抱着极为赞赏的态度。齐威王是怎么纳谏的?不分身份,大臣、小吏、布衣都能劝谏;不分地点,朝堂、书简、市井广开渠道,而且分别设了上中下三等赏赐,这才能为齐国称霸打下坚实基础。这充分说明了齐王纳谏的诚意,也充分说明,越是位高权重,越难听到苦口良言——人家怕你啊。
 
  毋庸讳言,一个自称是在山村旮旯教书的年轻老师,一个是教育局的局长,在职位上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这位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因为亲身体会而带来的感触敢于形成微信公众号文章发表出来,已经是很不简单了。此时非常考验领导的工作艺术——如临大敌,风急火急一定要问个明白,那肯定传递出不友好的信息;高度重视,深入细致同作者探讨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那就是听取批评意见,切实改进工作的态度了。此间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领导要真正听取到良言、诤言,首先就要保护好下属进言的勇气。
 
  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反映问题的人惶惶不安,这是很不正常的。如果永顺县教育局能够鼓励李老师恢复已经删除的文章,并在全县教育系统对照来一次自查自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必定又会成就一段从谏如流的佳话。反之的话,更多的人只会因为李老师的“冒失”而“引以为戒”,整个系统将只会听到一片称颂,再没有逆耳的话。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