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值秋收,在粮食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秸秆,一烧了之的方式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产生了烟尘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群众健康。农民朋友们,请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露天焚烧秸秆行为,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为“美丽浏阳”奉献力量。(9月24日《浏阳日报》)
秸秆禁烧,是每年农作物收割季节的老话题。农民焚烧、乱抛秸秆,是小农经济的产物。由于秸秆没有很好的“出路”且又不需再作为烧火做饭的燃料,于是,在田间地头焚烧便成了不少人认为最省事的处理方式。尽管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火灾隐患等危害家喻户晓,而且这几年浏阳对秸秆禁烧的督查也越来越严格,但还是难以得到根治。
从最原始的利用秸秆烧水煮饭、喂牲口,到现今稻秆造纸、气化集中供气、生物质发电等,秸秆确是一个“可造之才”。从不少国家与地区的实践看,秸秆利用产业化、商品化是不争的出路。譬如,在美国,秸秆可以变成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农民将秸秆卖给电厂发电,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农民获得了实惠的电价,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作了肥料,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
既是“资源”,也就是“宝”,如何让秸秆找到该去的地方?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对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理性认识,自觉摒弃把秸秆“宝贝”当成垃圾烧掉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要争取引进能够科学处理秸秆的企业,真正让秸秆利用技术造福于民。只有真正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秸秆禁烧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