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国
近日,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公众意见征询)》,将南京各区域夜景亮度、光色等分为不同等级,划定“暗夜保护区”,征求公众意见。据称此次规划内容中还包括塑造城市夜景与夜游路线,展现城市交相辉映的历史与现代风貌。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夜城”的出现也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不过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从那时候起,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淘汰手工生产,生产力获得了飞速的提升。现代化的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灯光无疑是此中最光鲜的部分。于是,对于习惯了白天是白天,夜晚是夜晚的人们来说,面对“不夜城”没有理由不认为那霓虹闪烁就是城市繁华的标志,没有理由不献上自己的膝盖。曾经传唱了几十年的《夜上海》,就是拿上海的灯光作为最大噱头的。
但是之后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城市的灯光过多地打扰到我们的生活。在乡村,大家可以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敞开了窗户,让明月清风伴着自己美美入眠。而在城市,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了,刺眼的灯光,嘈杂的市井声音下,哪里还看得到那满天星斗?而且我们还必须借助厚厚的窗帘以及双层玻璃才能入睡。此时,银河消失,蓝天消失,黑夜消失,我们需要的那一份静谧消失。在水泥的森林里,大自然离我们实在太远,有多少人会看着灯火通明的城市不经意间回想树林、河岸、萤火虫、牛郎织女的传说?
事实上,等到我们从征服自然、消灭黑夜的沾沾自喜中开始失落,开始反思,大自然早已经对我们的无知做出了惩罚。已经有研究表明,光污染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影响其休眠和冬芽形成,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还会导致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受到影响。当然,我们人类也不能幸免。长时间在白色光亮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高达45%。荧光灯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光害还极易引发头痛、疲劳、焦虑增加……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光污染的种种危害。三十年前欧洲有科学家提出了“人造月亮”的消灭黑夜计划,但是权衡再三之后,这个计划应该是被彻底废弃了。而接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和组织提出了“暗夜保护”概念,要在纯粹的大自然中寻觅没有工业照明痕迹的暗夜星空。这样的认识,无疑是对如何正确地利用工业文明强大的创造力的反思,是对人类生活品质提升标准的反思,是对人类敬畏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反思。南京能够明确地提出“暗夜保护”,体现了其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城市管理理念。
暗夜保护既节约能源,又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更是思想意识上的一次拨乱反正。南京的举动值得我们点赞,也希望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更多的地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