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啦……”《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的经典之一,讲述了孝子刘海与狐仙胡秀英之间的爱情故事,原为传统剧目《刘海戏金蟾》中的一个片段。
1月19日,市花鼓戏剧团前往葛家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基层文艺演出”活动。葛家人周明旺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早早便到了现场。
台上,唐江华扮演的刘海出场了,随着那熟悉的伴奏,周明旺忍不住跟着小声哼哼。“唱得好,身段和扮相都好着哩!”周明旺瞬间被“圈粉”了。
“这些年,《刘海砍樵》最起码唱过不下一百场,熟练了!”从19岁进入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唐江华的生活里便全是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文/图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入行
从“龙套”到主角
因为从小喜欢音乐,唐江华参加了市花鼓戏剧团的戏曲科班学习培训,自此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唐江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花鼓戏剧团,从最基础的基本功练起,逐渐地,他扮演的小生不仅形象俊美,唱功和身段皆是无可挑剔。
开始正式上台演出后,唐江华却是从跑龙套开始,再慢慢从小角色一步步成长为主角,逐渐成为剧团里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靠着参与大大小小的上千场次演出和成功扮演的上百个人物角色,唐江华磨砺出了属于自己的角色,以生角行当为主,其次演得较多的是小丑。
“锣鼓敲响,便会忘了一切。”除了演戏,他还能在主持人、小品演员、舞蹈演员等角色中自由切换。
大型传统花鼓戏《福寿图》《寻儿记》《刘海砍樵》《清明案》《金锁记》……也正是参加过传统戏的演出多达几十出,唐江华扮演了剧团保留剧目中九成的主要人物角色。
千锤百炼,他开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一席之地:多次参加长沙市举办的“杜鹃花艺术节”汇演比赛,其中演《清明案》的小生严斐清荣获二等奖,演《寻儿记》中的周子钦荣获二等奖,演《金锁记》中的宝儿获一等奖,演折子小戏《洞房花烛》荣获优秀演员奖……
坚守
将“浏阳戏”唱出新韵味
数百年前,浏阳的戏剧文化便已经兴盛至极,“戏窝子”之称绝非虚名。只是,呼啸而过的时光里,懂戏且又爱戏的人渐渐变少。如何才能不辜负“戏窝子”三个字?念头明明灭灭之间,唐江华选择了坚守。
“演员正‘青春’,戏迷‘老龄化’,这是摆在剧团面前的现实。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吃了这么多苦,怎么可以轻易放弃?而且我们知道想学艺,就不能退缩。”2009年,唐江华成为了市花鼓戏剧团的副团长。除了演戏,如何带领自己的队伍朝前走成了他肩上的新责任。
除了公益演出外,商演成为了生存与发展相结合的最好途径。“一天下来,一场接一场,早上化的妆都不用洗。”唐江华说。
2015年,由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耀邦兄弟》在欧阳予倩大剧院上演。共分为5场的花鼓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胡耀邦胞兄胡耀福为解决儿子的工作问题去找时胡耀邦同志。被拒后,胡耀福的儿子在他人帮助下招工进城。胡耀邦知道情况后,责令有关部门将侄子清退回乡。胞兄认为这是忘恩负义,由此兄弟俩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于是胡耀邦对哥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坦诚劝谕,最终得到了理解。唐江华在《耀邦兄弟》中扮演胡耀邦的侄子胡德之。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与以往的花鼓戏不一样,精致的舞美设计、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语言,《耀邦兄弟》好评如潮,胡耀邦长子胡德平观看了演出后也被深深打动。
“剧本是本土剧作家陈健老师花了一年多时间收集资料后创作的,导演、主演、作曲等都是浏阳自己的队伍。”唐江华说,演戏这事,完全是靠一代接一代的传帮带。2017年,《耀邦兄弟》入选长沙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7年年底,唐江华正式接任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团长一职,将浏阳“戏窝子”的美誉发扬光大,成了他面临的最大课题。
“目前剧团在职的有近30人,我们要做的是让数百年前诞生的‘浏阳戏’唱出新韵味。”尘世如同舞台,人生就是大幕,风流云散尽包含在其中。站在台上唱着自己的拿手戏,唐江华的声音饱满而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