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办“村晚”,充分体现了“草根大舞台、百姓大联欢”的特色。我们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种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接地气的晚会,用开放的舞台演绎大众的快乐文化,更好地推动基层文化建设。
程绍德
1月16日,中和镇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一阵动感十足的旋律,打破了冬日的寂静。原来是村里10多名小学生在紧张排练舞蹈节目,准备参加村里的春节联欢会演出。“大伙都盼着‘村晚’,从2019年12月开始,就天天有人问,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很多,这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大事。”围坐一圈,这些村级“民星”将“村晚”——这个新年俗的来龙去脉细细说给记者听。(1月19日《浏阳日报》)“无春晚,不过年。”作为中国老百姓过大年的一项主要内容,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陪伴亿万观众度过了30多个大年夜,大年三十收看央视春晚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年俗。然而,如今很多老百姓已不满足于坐在家里守着央视的春晚当看客,而更希望自己也能走上舞台展示才艺,成为一个“草根”明星。雅山村水口客家屋场“村晚”连续办了七年,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背景,更没有偶像明星,但以其自娱自乐、草根文化等属性,散发出特有的魅力,拥有很多忠实的粉丝,渐渐成了新年俗。
很显然,农民自办“村晚”之所以深受村民好评,主要得益于其的“接地气”。参演“村晚”的都是草根“民星”,讲述的都是老百姓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自然会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的文化盛宴,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自办“村晚”,充分体现了“草根大舞台、百姓大联欢”的特色。我们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种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接地气的晚会,用开放的舞台演绎大众的快乐文化,更好地推动基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