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医护人员坚守“生命转运线”

2020-02-04 10:32:01 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字号:

“闷”在防护服里8小时不吃不喝

03?????-2.jpg

1月22日,谭应斌(左一)正和同事转运骨折的发热病人。浏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供图

“收到!马上出发!”在浏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这句话几乎是所有出诊人员的口头禅。而浏阳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这短短六个字,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医院的隔离区是战“疫”的主战场,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则承担着帮助基层卫生院向上级医院转运发热病人的职责。

每当接到出诊任务的电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出发转运病人。为了及时转运病人,有人“闷”在防护服里,8小时不吃不喝。他们用高速和高效,守护着“生命转运线”。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娜

转运发热病人途中,穿上防护服8小时不吃不喝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大多数家庭已经备齐年货,高兴地等待着新春佳节的到来。

“叮铃铃……”早上9时许,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响起了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传来市骨伤科医院工作人员焦急的声音,医院有一名从疫区返浏的病人,全身多处骨折,正在发烧。

“我们马上过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医生谭应斌挂断电话后立马起身,和同事穿上防护服、鞋套,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装备后,一路奔跑上了救护车。“一接到有发热病人的电话就很紧张,不知道病人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赶过去的这段时间内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只盼着快点、快点、再快点。”自疫情发生后,“快点”这两个字成为了谭应斌时刻挂在嘴边的话。

大约一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目的地。担心造成二次伤害,谭应斌和同事尽量将自己动作放轻柔,小心翼翼地将病人抬到急救车上。但是转运发热患者的紧张急迫状态难免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态,因此在回城区的路上,除了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他们还要不断安抚、鼓励病人。

转运过程中没有工作人员可以换岗,一旦穿上防护服,谭应斌和同事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连上厕所都得憋着。因为当天转运的过程比较波折,经历了专家会诊,当把病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是下午5时许了。“总算能吃点东西、喝口水,再上个洗手间了。”安顿好病人、消完毒后,谭应斌才脱下已经穿了8个小时的防护服。

寒冷的冬日,在厚重的防护服里“闷”了8个小时,谭应斌“像蒸了个桑拿”——头发上不时有汗水滴落,身上的衣物也被汗水浸透了,鼻梁、脸颊上被印上了明显的压痕。

“我们是医务人员,只要接到命令,不管是什么情况、在什么时候,都得扛起自己的责任完成出诊任务。”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24小时内出诊7次,一天睡三四个小时

2月2日下午2时许,结束了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连续4天的值班后,谭应斌又来到中和镇卫生院急救分站,开始新一轮的值班。此前值班的4天时间里,因为疫情的发生,谭应斌的工作忙碌了不少。

“每4天为一轮值班,接到出诊任务的3—5分钟内就要出发,时间不等人,哪怕刚开始吃第一口饭,也要放下碗筷马上行动。”谭应斌介绍,他们值班的时间是从当天早晨8:30到次日早晨8:30。一旦开始值班,4天时间里,值班人员不能回家,没有出诊任务时也只能在值班室里休息。

谭应斌此前负责的是1月29日至2月1日的值班工作。“1月30日是最忙的时候,24小时内一共出诊了7次。”翻看谭应斌的出诊记录,1月30日的那一栏写得密密麻麻:谭应斌9:01—10:10前往枨冲出诊;11:50—14:51转运病人到湘雅医院;15:18—16:28前往葛家出诊;17:45—18:16前往金沙信息城出诊;19:32—19:48前往黄泥湾小学门口出诊;21:43—22:57再次前往葛家出诊;次日凌晨4:32—4:50前往太平桥出诊。

“做医生这么多年,每次出诊,我还是会很紧张。”谭应斌说,作为医务人员,他们永远都在和死神抢时间,从接到出诊电话的那一刻,心就提了起来。“不管转运对象是不是发热病人,只有将他们顺利送到医院安置好了,才能松一口气。”

新闻延伸

一台专用车随时待命,医护人员需经严格消毒

据了解,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安排了16组医务人员轮流值班,每天有13组医务人员值班,每组3人。值班期间,医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

“只要接到转运发热病人的通知,我们会立马穿戴好防护装备出发,中心安排了一辆转运发热病人专用车辆,为了节省时间,车上配备了转运途中会用到的医疗物资。”谭应斌介绍,转运发热病人回来后,这辆救护车会直接开往市疾控中心内的消毒点,由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救护车和随车医务人员严格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