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美】“四大天团”武汉战记

2020-02-16 18:51:19 瞭望 编辑:戴鹏
字号:

截至2月13日,全国已调集2万多名医护人员,组成180多个医疗队支援武汉、支援湖北。他们,以及湖北、武汉当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今日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最可爱的人。

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跟病魔较量,诠释着何为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何为舍生忘死、恪尽职守。

7日,一则“四大天团”汇武汉的视频刷屏。网友们将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个医院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称为“四大天团”,这个称呼里,有尊敬,有自豪,有嘱托。他们是驰援抗疫一线2万余名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共同为患者,为14亿中国人,守护健康、守护信心、守护希望。

每一支前方奋战的医疗队都是一个“天团”,有百余“天团”奋战武汉、奋战湖北,有无数“天团”后方支援,不信东风唤不回!

等你健康归来

◇能用的方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定要每天会诊,每天都对每一个病例进行治疗方案优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隔千山,驰援武汉。

这些最强悍的医生群体,在武汉救治一线施展自己过人的专业能力,展现大国医者的担当和勇气。他们究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北协和:能用的方法都用上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在本次战疫中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的救治任务。首批队员到达后即在最短时间里开辟出两个病房投入战斗。

2月4日,经过紧张忙碌的48小时改造,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江苏省医疗队共同建设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重症加强病房(下称联合ICU)正式启用。这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

当日下午5时,第一位患者转入。该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仅50%,生命垂危。此时,病房尚未配齐气管插管必备的三级防护设备,但协和医院MICU(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杜斌毅然决定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实施紧急气管插管,使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维持。在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后,其血压开始下降,协和医疗队队员立即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积极循环复苏。在一道道有序且有效的操作之后,患者情况逐渐平稳。

2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再率142名勇士驰援武汉,与第一批队员会师后,正式整建制全面独立接管联合ICU。

在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北京协和医院因地制宜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危重症患者诊治流程、医护人员诊疗常规、安全防护培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等,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医生提供“协和经验”。

在联合ICU建立之初,采用分时段负责制,即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时间段的患者管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种病人管理模式不够深入,在细节上把控不足。于是,北京协和医院决定采用协和ICU病房小组的管理模式,实现精准施治,得到了各医院高度认同。

据介绍,根据新的管理模式,病房32位重症病人被分为4个组,每组由固定医生小组负责,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能够迅速系统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组护理团队的人员配置由重症医学骨干护士等混合编队,每个组负责相对固定的8名病人。在这样的小组团队模式下,每位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有利于治疗思维的贯彻和治疗方案的落实,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队员覆盖ICU、内科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各医疗组可以更加合理地统筹匹配各个专业,充分发挥国家队综合诊治优势,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为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协和医院建立“查房教授、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三级查房制度。查房教授具有SARS诊治、重症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可充分保障重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第一时间集合精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积极展开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有效的“协和方案”,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生命,尽全力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用协和水平保卫人民健康。

南湘雅:“有信心让更多患者尽快出院”

“方舱医院”是确保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效隔离和治疗的重要举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下称湘雅二医院)全力、全程、全面参与武昌方舱医院的病房建立、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湘雅二医院派出的医疗队配有先进的野战医院装备,手术车、医技车、药品器械车、能源保障车、生活保障车、重症转运车、门诊车、宿营车、检验车、通讯指挥车应有尽有,具备急救、门诊、外科救治、监护治疗、化验和医疗供应等功能。

4日下午,这支医疗队正式入驻武昌方舱医院。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援武汉武昌医疗队领队徐军美立即带领医疗、护理、院感专家查看场馆,确保场馆改建达到传染病防控和诊治要求。

为确保武昌方舱医院正常运转,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住院患者零死亡的“两个零”目标,徐军美会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省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成立联合工作机制,理清预检分诊和病房巡诊流程,建立方舱医院医疗例会制度、疑难病人讨论制度及总值班制度等,以确保六家医院人员责任明确、互相信任、尽快磨合,形成武昌方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帐篷区的预检分诊是第一关,主要负责把轻症确诊病人应收尽收,同时还要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有效转诊及疑似患者尽快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预检分诊组医护人员分批次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对各社区前来等候入院的已确诊轻症患者,进行详细询问,耐心沟通解释并详细记录信息。

为防止病情变化,保证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轻症患者治疗有效并及时出院,医护人员分批次进行早查房,克服病人多、巡诊时间长、局部缺氧等困难,每天共需查看近200名住院患者,指导舱内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及时转诊并做好出院患者管理。

湘雅二医院医生文川告诉记者,从2月6日开始,队员们轮流值班为患者提供诊疗。为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他们还为患者发放带来的书籍和编辑的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册。“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环境隔离治疗,对一些年轻病人来说是一种考验,患者人手一本科普手册,里面的心理辅导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心态调整。我们不想让任何患者感到自己被冷落,要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家真正的医院。”文川说。

2月11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首批28位患者康复出院。“出院之前患者和医生跳起了《小苹果》。我们有信心让越来越多患者尽快出院。”徐军美说。 除湘雅二医院之外,湘雅系另外两支队伍——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也在疫魔面前各显身手。

湘雅医院受命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2月9日,武汉协和—湘雅—中山联合病房在武汉协和医院正式开放。该病房设床位50张,开放当日即收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44人。

湘雅三医院入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截至2月11日,湘雅三医院负责的病区共收治48位重症患者,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47岁,临床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早在1月21日就踏上了北上武汉的列车。吴安华曾参与救治SARS病人、抗击禽流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丰富经验,他和专家一起讨论制定医疗机构内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并到当地医院隔离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指导感染防控和医生个人防护工作。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建起一道安全的防护墙。”

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潘频华是国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阵营中的老将,擅长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断与防治。他说:“我们相信,只要重症病人处理得当,是能够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的。”

东齐鲁:“相当数量的病人在好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下称齐鲁医院)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展救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1月22日起即作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这里最初一天接收1000名重症病人,医护人员已达极限。

在进驻武汉48小时内,齐鲁医院医疗队即组织编写出一套方言实用手册和方言音频材料,这套写有“蛮扎实—厉害”“克受—咳嗽”“撅一针—打一针”等的手册有效沟通了医者与患者,大家交口称赞。

与此同时,齐鲁医院还在重症救治方面施展自己的硬核力量。

据齐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乔云介绍,其所在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共80张床位,所收患者均符合重症标准,并有一些告知病危的患者。“我所在的18病区目前有4个病危患者,影像学上肺部实变都比较严重,氧饱和情况也不理想。”乔云说。

据了解,对病情较重的重点病人,齐鲁医院医疗队各专业主任大咖齐上阵、共商议,对抗病毒药怎样使用、抗生素如何选择、激素何时增减、丙球剂量多少等细化到每一步,并积极查找文献、不断摸索总结。

齐鲁医院医疗队队长、呼吸科副主任李玉说,团队的核心力量是呼吸和危重症专业,护理人员也以这两个专业的人员为主。考虑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不少是老年人,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团队也配备了心脏科、内分泌科、消化科、泌尿科、血液科等多个专业的人才。“我们是整建制派出的多学科组成的医护团队,基本上能达到会诊时不需要再请别的医院医生支持,依靠我们自己团队的力量就能解决。”李玉说。

尽管派出的都是齐鲁医院的精锐力量,但新冠肺炎病例和日常病例仍有不同。齐鲁大学医疗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每次派一位医生进入病区查房,同时把信息传递出来,外面的医生一边查看化验单、CT图像等,一边和病区内的医生交流,修改、完善医嘱。

齐鲁医院医疗队管理的两个重症病区共有60多名重症病人,队员们的工作量都很大。“工作量几乎比平时翻一番还要多,但医护人员素质很高,我们已经把所有路径理顺了,工作运转十分顺畅。”李玉说。

“我们的治疗已经产生一定成效,相当数量的病人在好转。”李玉说,在病区收治的重症患者,已有不少转为轻症,也有病人将要达到治愈的要求、即将符合回家隔离的标准,“工作会越来越顺手,治疗会越来越顺利。”

西华西:“盯住重症病人全力救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受命援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地。

作为医疗界的“百年老店”,华西医院抓住重症患者这一关键,用一系列严谨、扎实的流程和制度,在武汉前线救援发挥重要作用。

据华西医院应急办公室副主任、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联络员宴会介绍,为做好重症病人救治,华西医院在接管病区后按照华西的科室模式和管理体系,对当地医院病区进行“同质化管理”,再结合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疫情变化、病人变化,在治疗、管理中发挥华西特色。“来武汉以后,我们立即成立华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抓住关键的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宴会说。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表示,轻症病人经过治疗一般过段时间即可痊愈,关键还是重症病人的治疗。“到达武汉后,我们发现一些轻症病人没能得到及时分解出来,重症病人的救治设备比较缺乏,因此医护人员感染率上去了,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也欠佳。我们来了以后,立即进行相关流程的梳理,及时把轻症重症病人分开,盯住重症病人全力救治。”康焰说。

据康焰介绍,对重症病人早筛查、早集中、早治疗,尤其是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定要每天会诊,每天都对每一个病例进行治疗方案优化。重症医护团队和感染科团队联手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测和支持,其他多学科专家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集中大家的力量,才能使重症病人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我们把在华西治疗重症患者的多年经验和特色运用到武汉来。”康焰说。

针对治疗指南较多的情况,康焰表示,治疗指南可以参考,不能照搬,尤其不能把治疗指南当作治疗重症患者的唯一方针,一定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面对呼吸机、制氧仪、高能量治疗仪等重症病人救治设备的暂时性缺乏,华西医疗队直面困难,不断根据现有条件优化方案,“能用啥办法用啥办法。我们已经从病人分级管理、重症病人集中管理、重症病人生命器官监测与支持等全方面梳理,虽然形势比较严峻,但是现在各项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康焰说。

前方在救治,后方也在收治病人,前后方的救治经验不断汇总盘点。“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这是以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等专家组成员提出的救治原则,这套办法也在武汉前线不断实践。

在全力救治重症患者的同时,华西医院严防医疗队员交叉感染。

“刚来武汉的时候,病人量非常大,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混在一起,通道也没有分开,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华西医院医院感染与管理助理研究员朱仕超说。

朱仕超介绍,初来当地医院时,医院院感部门只有一人,流程制度尚未建立,医疗队第一时间对医院感控进行全方位改进优化。他和医疗队感控小组对队员进行感控培训(包括演示穿脱防护用品),制定驻地感控措施,制定医疗队感染应急处置流程,制定上下班防护流程,优化三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和各出入通道布局及穿脱防护服流程,现场督导提高穿脱防护用品正确率,指导全院清洁消毒,梳理和制定各项疫情时期的应急制度等。“最直观的体现是,医疗队员都觉得现在这个防护让他们上下班非常安心。”朱仕超说。

医疗队队员从医院回到驻地酒店休息,还需经过十多个程序。“写出来有三页纸那么多。”朱仕超说。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基鹏说:“来了以后,大到如何做个人防护,如何把工作区域规划得更完善更安全,在医院咋个穿衣服洗澡洗衣服,回宾馆咋个消毒换口罩擦脚底板,回房间咋个脱衣服洗澡洗衣服,甚至衣服挂在哪里、房间咋个消毒,都有院感老师做流程,层层部署的院感让我感慨良多。”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