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官渡镇,美丽而宁静。王云涛摄
“两个月,我们为田郊村的紫薇种植产业争取到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7月9日,官渡镇政府3楼会议室里,“金融村官”周军正在分享他开展工作两个月以来的成绩与经验。
今年以来,官渡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激发振兴活力。而“金融村官”正是官渡镇积极推进基层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尝试之一。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呈现复苏向好的势头。“解民困”“挖穷根”“谋富路”……官渡古镇正以全新的姿态,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蒋萌萌
金融服务进家门,打通金融兴农的“最后一步路”
“贷的款都到了吗?打算用来发展了些什么产业啊?”近日,官渡镇“金融村官”、浏阳农商银行官渡支行行长姚斌来到了观音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古佑成的家中,了解其小额信贷放贷及贴息情况。
为了照顾患关节病多年的妻子,古佑成无法外出务工。他有过养牛的经验,准备在家发展养殖产业,但启动资金却是个大问题。观音塘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他可以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获得启动资金,三年内享受政府贴息。
说干就干,古佑成申请的3万元贷款很快就批了下来。有了启动资金,古佑成新养了2头牛。“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好政策,我的日子不可能有这么好。”古佑成说到这里,心里十分感激。
农村金融联系着亿万农民。但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务中的短板,金融机构供给不足、农户不了解金融政策、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亟待解决。
为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4月份以来,官渡镇与浏阳农商银行合作,发挥脱贫攻坚金融“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产业扶贫,下沉金融服务,由浏阳农商银行官渡支行派出7名业务骨干担任“金融村官”,每周抽出两天时间为农户上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解读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刚开始,部分村民不了解信用贷款,认为要找熟人才能贷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客户经理走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跟农户拉家常,跟他们聊最关心的话题,和农户交朋友。”姚斌表示,“金融村官”帮助许多有需要的村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
“金融村官”是联系“政、银、农”三方的金融纽带,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武器。只有以解决客户困难、普及金融知识为出发点,躬下身子、放下架子,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在工作中收获老百姓口碑,在践行普惠金融中改善民生和金融生态环境。
目前,官渡镇“金融村官”已发放贷款72笔共计1050余万元,助力打通金融兴农的“最后一步路”。
精准扶贫同发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你在这边,我到那边,我们先量一下这块地,看要锯多长的竹子。”官渡镇竹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可章家的菜地里,他正与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谢飞虎一起搭建蔬菜棚。
“过去想做点事总也找不到,现在我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种了30亩蔬菜、1亩水稻,每天忙得很。”今年48岁的贫困户谢飞虎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耕地、播种、除草、自搭棚,忙个不停,“日子好过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脱贫了,也希望自己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同村的吴可章看到这场景,对产业发展同样动心了,只是碍于自己没有种植基础和技术,迟迟不敢着手。竹联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上户时,无意间跟谢飞虎聊起,谢飞虎当即表示:“我受了党和政府太多恩惠,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你们每一个人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有人想学种苦瓜,我可以教他。”
就这样,吴可章尝试着种了5亩苦瓜,耕地、播种、除草、自搭棚,谢飞虎都是手把手地教,地里的苦瓜苗长势喜人。除了到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和合作社技术人员上户指导外,吴可章更愿意请教谢飞虎:“他耐心,又懂这些,有什么都愿意帮我。”说起谢飞虎这段时间里给他的帮助,吴可章很是感动。
“村民们互帮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了强劲脱贫动力。”在竹联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童磊看来,这种“户帮户、亲帮亲”的帮扶方式更直接、更有效、更可持续,也更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更利于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今年以来,官渡镇实施特色种植、健康养殖项目等产业项目,带动像谢飞虎、吴可章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种植水稻812亩、蔬菜136亩、花木191亩、烤烟440亩,养殖鱼73亩、牛23头、羊155只、鸡鸭2410只、蜜蜂103箱等,预计实现户年均增收5176元以上,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同时,镇政府不断推动精准扶贫持续深化。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上户排查1032户,排查问题14个,投入6.1万元解决部分实际问题;设置15个公益岗位,降低返贫风险,稳定脱贫成果。
特写
培养乡村振兴村级后备人才
今年5月,官渡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3名优秀工作人员充实到村级任职,作为下一届村级班子后备人才进行培养。今年37岁的何林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官渡镇田郊村发展紫薇种植产业。但在创业途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原来我们自己发展,只是个小平台,资源、说服力、宣传力度都远远不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现在我成为了田郊村的后备干部,通过政府的大平台,能让更多人看到紫薇种植产业的成效,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助力产业振兴。”何林说,他认识一些原本在城区、外地工作的同学、朋友,现在都愿意回来,成为村上的后备干部,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如今,在何林等一批年轻人才的带领下,田郊村持续推行“合作社示范基地+核心成员+农民”的模式,已有百余户参与花木栽培或试栽培,其中有12户为专业种植大户。花木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全村达3000亩。培育的紫薇销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南昌、成都、苏州、青岛、日照等城市,深受欢迎。
选拔、培育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只是官渡镇为各类人才打造全方位服务的缩影。官渡镇始终坚持让人才向一线汇聚、到一线锻炼、在一线提升,以人才撑起发展新动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硬支撑”。官渡镇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开展乡村旅游、种植等培训,定期召开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集思广益,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产业振兴凝聚起一股强大的人才力量。近三年,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27名党员、75名入党积极分子。今年以来,建成田螺小镇·嗍螺馆,进一步完善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助推官渡旅游业发展。截至目前,官渡古镇今年迎来游客8万人次。
接下来,官渡镇将紧紧围绕“建设湘东明珠,打造全景官渡”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加强交流合作,打造“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乡镇”;统筹推进人才、产业等各项振兴工作任务落实,奏响古镇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