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燕娟
通讯员 廖远哲 石绍辉
【花垣速览】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花垣县纪委监委率先在十八洞村搭建村权监督微信群、成立监督委员会,对扶贫产业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现场目击】
盛夏,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旅游团,一波接着一波,能说会道的施进兰正忙着培训新导游。
施进兰是村里的名人,上过各大“头条”,大家知道他曾是离乡背井的打工仔,当过村委会主任,如今又是讲解员。但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村里的监督委员会成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后,这个小山村随之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县纪委监委精准跟进监督,算清每一笔“扶贫账”,让村民心里有杆秤。
2014年,村里采取“贫困户+龙头企业+产业项目”的产业扶贫模式,投资1600万元种植猕猴桃。村民按照贫困户每人自筹100元,非贫困户每人自筹50元的方式入股,十八洞村和企业分别占49%和51%。
项目实施后,县纪委安排3名工作人员,对整土、移栽、除草、施肥、修剪等全过程的用工费用,以及征地、购苗、买肥料等的材料费用进行跟踪监督,防止虚报价格,确保项目落地。
“到2016年底,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扶贫产业也有了收益,村民开始有顾虑,要求公开村务、财务。”施进兰说,在县纪委监委的指导下,村里推选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老党员等6人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定期监督入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施进兰就是其中一员。
不久,监督委员会就收到村民的反映。“2017年,猕猴桃产业按照建档立卡户每人1000元、非建档立卡户每人500元的方式进行分红,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钱太少了,怀疑是不是被村里侵占了。”施进兰和其他几名成员立即与村委会、村会计对接,了解到2017年因为是初挂果,收益不多,加之项目贷款了1000万元,偿还了部分利息,所以分红不多。随后,向村民解释清楚后,打消了大家的疑问。
2017年,县纪委又率先在十八洞村搭建了村权监督微信群(现更名为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督促企业将销售和分红情况在群内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刚开始,群众不了解,不愿意入群,县纪委安排8个干部用一周时间逐户上门给大家做工作,并教大家如何进群。一周后,做到了每户都有1人加入微信群。”花垣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向魁胜介绍,如今,村级微信群不仅实现了对村级权力的监督,而且成为倾听民声、服务群众的窗口。
施进兰告诉记者,经过县纪委监委的“培训”,监督委员会明确了权力和职责,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我们会列席村支两委重要会议、参与村里重大决策、审核村级财务收支,并将收支明细通过公示栏和微信群公开。现在,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意找我们反映。”
十八洞村的村级监督模式,只是花垣县强化扶贫领域监督的一个典型。该县紧盯扶贫资金项目的研究规划、审批分配、审核拨付,专项监督资金投向、项目进度,对已落实的政策、已拨付的资金、已验收的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实现对每笔扶贫资金从上至下、从部门到项目到个人的全程监督。
“县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彰显首倡之地的担当作为,紧扣脱贫攻坚重大决策落实,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确保‘四不摘’政策落实落细。”向魁胜表示。近年来,该县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776条,查处678人,收缴资金1110万余元,退还群众资金390万余元,既形成有力震慑,也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8月5日05版)
编辑:戴鹏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