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68岁,为老旧小区带来美满和温暖
宋楚南(左)、戴朝录(中)和罗水林(右)晚年发光发热,竭力为小区居民服务,受到大家一致点赞。记者张玲
戴朝录今年67岁,住在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圭斋路。这是一个老小区,建于1984年,里面的住户都曾是原浏阳市第一塑料厂的职工。
每每从小巷走出来,戴朝录还能记得,以前同事们伸长脖子吆喝一同上工的情景,也还记得,下班后大家搭着肩膀一同回家的快乐。但是单位早已改制,厂房早已拆除,百多号同事也都散伙了。幸而塑料厂宿舍小区还在,一栋楼、三个单元,是家,也是一个大本营。
36年过去,从老同事到老街坊,情谊还在。戴朝录和老同事宋楚南、罗水林更是在晚年主动担任微网格长,义务维护小区环境,让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越来越幸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责任
晚年发光发热为小区付出
走进塑料厂宿舍小区,三张笑脸相迎。67岁的戴朝录,72岁的宋楚南,以及65岁的罗水林。平均年龄68岁的三个老哥们晚年组团成为小区的微网格员,义务承担着打扫小区卫生、维护小区秩序,甚至推动小区运转的工作。
塑料厂宿舍小区共有24户人家,一半是原塑料厂员工,一半是租户,由于多年来无物业、业委会管理,小区一度存在垃圾乱丢、车辆乱停等脏乱差的现象。近年,在北正社区的帮助下,小区申请了“微改造”项目,外墙重新进行了粉刷,楼道间的杂物也进行了清理,小区形象有了大变化。但在戴朝录、宋楚南以及罗水林看来,有了舒适的环境还不够,更需要把邻里们凝聚起来,保持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完善小区硬件,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氛围。
“我们的第一步就是整治摩托车、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戴朝录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先在小区内划出了一块停放电动车的地方,然后在各自楼栋发通知,电动车必须停到指定的地方,遇到“僵尸车”,他们三人就一起动手将电动车抬出。一段时间后,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改善,小区小巷显得整洁多了!
不过小区毕竟年代太久,除了人为的乱象,还有客观条件带来的影响,如空调水总是沿着破损管道滴滴答答往下落,小巷路面永远都是湿漉漉的。于是,三人又买来水管,重新调整打造管道,解决了这一顽固性的“老旧小区隐患”。
滴水还只是小问题,房子一老,漏水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不,几个老哥们又碰头了,决定召开全体居民会议,每户集资200元,修复屋顶天沟和破烂的瓦片。因为有了主心骨,大家非常团结,从8月5日提出倡议到8月8日施工,再到8月12日完工,仅仅几天时间,楼顶漏水问题就处理好了。
提及三名老人,居民屈女士连连点赞,说老人们晚年发光发热,不计得失为大家付出,如今小区环境变整洁了,问题也有人解决,大家的幸福感更强烈了。
情怀
相互照应延续“老厂情怀”
虽然小区住的是原塑料厂员工,但大家的情谊却不是“塑料情”。为了延续老塑料厂员工们的缘分,维系从老同事走到老邻里的那份感情,戴朝录、宋楚南和罗水林的付出,是责任,更是情怀。这同样是他们晚年担任楼栋长、微网格长的初衷。
“我们三人都是党员,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后来社区推行‘党建+微网格’,我们更加义不容辞。”罗水林是塑料厂宿舍小区一单元4楼住户,还是原塑料厂的厂长。据他回忆,原塑料厂有一百多名员工,也有过辉煌时期,更几度易名,从轻机械厂到工艺美术机械厂,到第一塑料厂,只是后来由于诸多原因,厂子的效益不好,于1998年改制,只留下了这栋宿舍楼。宿舍楼虽然久经风雨,十分破旧,但在罗水林看来,这栋老房子收录了他们曾经奋斗、拼搏的身影,见证了他们曾经流汗、流泪的青春,更包容了他们多年来对彼此的信任和爱,这栋楼,维系着老员工们的“老厂情怀”。
改制后,一些员工搬离了,但宿舍楼还有近半的员工住在一起。这种缘分大家都很珍惜,感情也很深。罗水林说,哪家遇到困难了,大家会彼此照应,平时也会走动。这次他们三人整治小区乱象,完善小区硬件,有两个户子都因为家人生病经济条件困难,不好参与,他们的那份钱都是戴朝录帮忙出的。罗水林感叹:“老同事、老邻居,困难时更能见真情!”
“这种人情味,正是老旧小区最珍贵的财富!”北正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剑表示,也正是这种财富,使得一个老旧小区的环境虽然比不上新建楼盘的配套设施,却有着让人羡慕的美满和温暖。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