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救命钱”变“助学金”13册账本记录一个村的爱心
2020-09-01 10:22:38 字号:

村民们又发起成立爱心协会继续帮助贫困学子

07版深读-1.jpg

黄秋连(右二)与陈春芳(左二)一起核对账单,6年来,每一笔爱心款的支出,江家儿女都铭记在心。刘珂摄

8月31日上午,沿溪镇大光圆村村干部黄秋连将一叠账单交给村民陈春芳核对,一段延续了六年的爱心故事告一段落。

6年前,陈春芳的丈夫江桂生因患癌症病逝。此前,全村村民募捐了10万余元爱心款,计划用于江桂生治病,记录爱心的公益账本就达13册(2014年12月9日《浏阳日报》05版报道)。

陈春芳本想退还爱心款,但村民们不同意,并将这笔钱作为陈春芳三个儿女的助学基金,按实际需要,逐年发放给陈春芳一家。

如今,陈春芳提取完最后一笔1.28万元的爱心款,用于支付大女儿的学费。至此,助学基金完成了它的使命。为了将爱心延续下去,大光圆村的村民又发起成立了晨希爱心协会帮助贫困学子,江家另外两个儿女,也将继续得到村民的帮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同村邻居患病,村民募集十多万元爱心款

时间回溯到2014年12月,当年44岁的江桂生因患肝癌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为了给江桂生筹集救命钱,村民自发组成爱心募捐小组,挨家挨户帮助江桂生募集爱心款,仅仅三天时间就募集到善款近四万元。

村民们之所以广泛响应募捐号召,就是冲着江桂生的为人。

“他这个家庭需要帮,也值得我们去帮。”募捐小组成员彭锦程评价江桂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原来,江桂生与妻子在育有两女一儿之后,又主动承担了姐夫去世后留下的一对儿女的抚养重任。“加上这两个孩子,他们家里一共有八口人,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江桂生的肩上,他的病就是累出来的。”彭锦程说,为了抚养五个孩子,江桂生没日没夜地干活,村民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

在得知江桂生患病后,村民们都愿意解囊相助,就连几个低保户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在半个月时间里,爱心募捐小组共募集到爱心款10.88万元,13册公益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好心人的姓名及捐款数目。

“救命钱”转作助学基金,村里派专人管理

就在这笔“救命钱”筹集完成,准备交到江桂生手中时,江桂生却于2015年年初不幸逝世。

捐助的对象突然去世了,募捐而来的10万余元爱心款怎么处置?一时间,这成了募捐小组伤脑筋的问题。

“这笔钱是村民们捐出用于给他治病的,但现在人都不在了,钱也就用不上了。”在村干部上门咨询陈春芳意见时,她曾主动提出,将这笔爱心款按原路返还给爱心人士。

之后,村委会就此事专门召开了商讨会议,村民代表却不接受陈春芳的建议。最终,在村委会的牵头下,决定成立一个助学基金,将这笔钱用于江桂生儿女的学习和生活。

“在大家一致同意后,我们开了一个专门的银行账户,将这笔钱存在了账户上。”作为募捐小组成员的村干部黄秋连告诉记者,成立助学基金并非儿戏,他们还组建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提取款审批与管理制度。

“账户存折由爱心人士沈清保管,我负责账户数目和密码,原则上一年只能提取两次,也就是在每次开学前。”黄秋连说,除了2015年提取了三次外,陈春芳都严格遵守制度,每年按审批程序申请两次提款。

助学基金完成使命,村民又发起成立爱心协会

在助学基金的帮助下,陈春芳的大女儿江崇艳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于2018年考上了吉首大学,另外的两姐弟也完成了初中学业,现在都在职业高中就读。

“一共分十三次提款,除了一次用于购买生活用品外,其余十二次全部用于儿女的学费。”黄秋连展示了陈春芳六年来从助学基金里提取爱心款的收条,最多的一次是2018年提取的1.5万元,那年女儿江崇艳考上了大学,这笔钱主要用于支付她的学费。

今年8月28日,在江崇艳即将开学之际,陈春芳最后一次向助学基金申请提款。“基金余额一共1.28万余元,一次性全部提取,我们这个基金也完成了爱心使命。”为了明确基金账目,黄秋连在将助学基金款交给陈春芳后,8月31日再次来到陈春芳的家与其核对账目。

“要不是村民们这份延续六年的爱心,我女儿很难完成学业。”拉着黄秋连的手,陈春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知道自己的学习费用都是好心人捐助的,所以我在大学生活中根本不敢乱花一分钱,课余时间,我都在勤工俭学补贴生活。”江崇艳感激地从房里捧出了记录着全村人爱心的13册公益账本,她告诉记者,这13册公益账本将是她一生的财富以及今后学习、生活的鞭策,她将与弟弟、妹妹一起好好珍藏。“虽然目前无力回报,但毕业后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对爱心人士的最好回报。”

黄秋连说,虽然基金已经提取完,但爱心还会延续,“在我们几个爱心村民的发起下,成立了晨希爱心协会,主要是帮助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所以对于江家另外两个儿女,我们也将继续予以帮助。”

记者手记

跨度最长的后续报道,写满了爱心和感恩

2014年到2020年,六年后再次关注一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篇后续新闻报道,虽然在这六年里,我们的镜头没有再次聚焦江家,但期间的爱心和感恩仍汩汩流淌。

采访中,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村民们延续六年的爱心,还有江家儿女的感恩之心。

江崇艳穿着最朴实的衣服,使用着最便宜的智能手机,不难看出这个女孩大学里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不愿浪费一分钱爱心款。

她说,爱心款是大家对她一家人的关爱,是用于学习的学费,买新衣服的钱,她都只从勤工俭学赚来的钱里支取。

与江崇艳同样朴实懂事的还有她的弟弟江崇富,在今年中考后,他选择就读职业高中。他说,自己早一点走入社会,家庭的负担就会少一分,也能尽早地回报爱心人士对他们的关爱。

“他们每个学年都会向村上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江家的这三个儿女十分懂事,没有辜负爱心人士的关心。”黄秋连说。

在这延续六年的爱心帮助中,我欣喜的看到,捐助者的爱心和受助者的感恩得到了良性循环,并且这些爱心还将继续延续下去。(记者李小雷)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