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信任架起师生沟通之桥,用心护航“星星的孩子”
2020-09-08 09:56:36 字号:

07版教师节-3.jpg

刘灵兰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草坪上玩游戏。记者潘思荣

“师德标兵”:刘灵兰,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

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心理、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教学变得细琐起来,一句“你好”、一个击掌需要教几十上百遍;孩子们新认识一个字、多掌握一项生活技能,都会让他们欣喜若狂……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班的语文老师刘灵兰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思荣

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有智力残疾的孩子,也有生活在自我世界的自闭症孩子,还有说不出也听不到的聋哑孩子。如何与他们沟通交流,是每一位特教老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对此,刘灵兰说,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重要。

今年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张小福(化名)患有自闭症和狂躁症,父亲在学校陪读。刘灵兰刚接手他们班级的语文教学,她发现张小福一节课下来起码要去三次厕所。前几天,他上语文课往外跑时,站在教室外面的父亲拦住了他,不让他去。

结果,张小福一下变得很狂躁。刘灵兰赶紧制止孩子父亲,让张小福去上厕所。之后,他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些,但人还是有些惊恐。

刘灵兰轻柔地安抚张小福,告诉他:“刚刚爸爸不是骂你,爸爸很喜欢你,所以还一直陪着你读书呀!”但有自闭症的张小福眼睛总盯在地上,不看老师。于是,刘灵兰换了一种方式,“老师带你玩积木,好不好?”这时,张小福的目光才落到了刘灵兰身上。

“你可以把你的雪花给我一片吗?我给你做一把手枪。”在和张小福一起玩积木的过程中,刘灵兰时不时与他说话,这样一来一往,张小福也愿意和刘灵兰交流了。而接下来刘灵兰的几节课里,张小福一次也没有往外跑。

刘灵兰说,患自闭症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充耳不闻甚至有些排斥。所以和他们相处时,一定要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试着让孩子信任自己,才能带动他们学习。

细心耐心

为孩子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对于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来说,日常工作可能用“重复、重复、再重复”来形容十分贴切。掌握一个字、一个音对普通孩子来说很容易,但对特殊孩子来说可能需要一两个月。9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刘灵兰正在给启智班的孩子们上语文课。“我今天又进步了,来,跟我说,我很棒!”“我很棒!”每次学知识前,她都会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信心。

刘灵兰讲课的语调轻柔,望着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爱。在教完当节课要掌握的4个词语后,刘灵兰开始和学生互动起来。

“我们和别人打招呼时,可以击掌,来跟老师学习这个动作。”刘灵兰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然后依次走到学生课桌前,向他们伸出手掌,可只有一个学生给了她回应。但刘灵兰没有放弃,她不厌其烦地和学生重复击掌这个动作,直到每个学生都明白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和普通学校的教学差不多,但要更细心、耐心。”刘灵兰告诉记者,有时候孩子进步慢,家长不理解,难免会觉得委屈,但每当听到孩子说出新的词语,一切委屈也就烟消云散了。

最大的心愿:看到孩子们开心自在地奔跑

“刚开始工作时我还会有些无措,但现在就不会了。”刘灵兰说,除了工作经验的积累,她还不断外出学习,去年还专门到宁波自闭症学校进行培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用更专业的技能去教好每一个学生。

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刘灵兰逐渐教会孩子开口说话、打招呼、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吃饭、认字……为了让特殊儿童能融入社会,她用始终如一的专业和耐心,帮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跨越重重障碍。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也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嬉闹,能像他们一样开心地、自在地在操场上奔跑。”刘灵兰笑着说,她希望老师们的陪伴能为孩子们保驾护航,让他们健康成长,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来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