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满街跑业务,现在力推公司上市

2019-04-10 16:07:48 编辑:戴鹏
字号:

  认定湘味熟食,全身心投入食品研发生产
 
  追梦人:肖伟,40岁,古港人,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梦想:将金磨坊打造成辣味休闲食品领导品牌,给消费者带来安全、美味、快乐
 
  感言:食品安全是第一位,自己新产品的推手,但首先是把关人
 
  湖南人怕不辣。刚刚过去的春节,很多家庭的年货清单里都有一味“麻辣”。“麻辣”,在怕不辣的湖南人看来,是辣味休闲食品的江湖统称。
 
  19岁那年,也喜欢吃“麻辣”、带着辣味熟食满街跑业务的肖伟或许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会一头扎进这个行业,并成为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成了钻研“麻辣”美味的那个人。
 
  带着“改善生活”的初心起步,肖伟坚持“有良心出良品”,如今,金磨坊离上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浏阳日报记者罗时茂
 
  爱搞研发的他,做出“新式辣条”
 
  见到肖伟前,推荐人、浏阳经开区社会发展局工作人员吴滨给记者透了个底:他爱搞研发,不善言谈。
 
  不过,在位于经开区的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新总部,置身琳琅满目的样品室,撕开一袋马上要推向市场的小辣条,鲜香四溢,肖伟自然就打开了话匣子。
 
  辣条?他手中的辣条完全颠覆了印象中辣条的固有形态。
 
  市面上在售的辣条一般都是长条棍状,整齐排列在透明包装袋里。而肖伟手里的辣条,则是大拇指粗的一小块,一口一块,解决了吃辣条一手油的问题。一口咬下去,松软不失嚼头,不像以往的辣条那么硬。
 
  “产品研发不仅要关注口味,还要调整产品的结构,让它有更好的口感。”新式辣条是肖伟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最新的研发成果,据说才出样品就有客户下订单。
 
  辣条本是不能再普通的辣味食品,怎么在金磨坊还算“新”品?肖伟解释,河南、湖南是辣条的主产区,但一直没有行业标准,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辣条屡屡被卫生、质量不达标的负面新闻缠身,更是地方食药监部门抽检黑榜中的常客。
 
  去年年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辣条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意味着酝酿已久的辣条国标落地进入准备阶段。看似不起眼的辣条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在国标落地的前夜,金磨坊大手笔投入3000余万元,按照十万级净化标准高水准建设了无菌辣条生产车间,切入辣条行业。
 
  “我们相信,国标实施后必将引发行业大洗牌,到时候我们反倒能抢占先机。”肖伟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入市的时间不一定要“早”,更要讲究“适合”。
 
  曾经的业务员,现在要力推公司上市
 
  其实,在做食品生产研发前,肖伟是个跑遍了长沙街头巷尾的业务员。更准确地说,是跑“麻辣”食品业务。
 
  当年,19岁的肖伟跟着姐夫罗光辉开超市,一边还代理着熟食销售。“那时候年轻,我也爱吃(麻辣熟食),但当时真正的品牌很少。”自己爱吃,销售额也越来越大,在大众零食还以瓜子、花生为主打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就认定湘味熟食有很大潜力。
 
  彼时,罗光辉抓住机遇,立即注册了“金磨坊”这个商标。2002年,他带着肖伟等人在长沙开始创业,拳头产品是麻辣豆腐,“手工磨豆腐,要‘磨’出个金色未来,这是‘金磨坊’的来历。”
 
  肖伟回忆,创业的初心是为了“改善生活”。因为踩中湘味熟食发展初期的市场节拍,金磨坊很快上路。2010年,整厂搬迁至浏阳经开区的生产基地,金磨坊正式吹响快速发展的冲锋号。几年来,一年一个台阶,去年稳打稳扎实现了近4亿元销售额。随着新厂的陆续投产和新产品接连上市,今年的目标是6个亿。
 
  早在2017年,金磨坊就定下5年“小目标”——上市。
 
  浏阳经开区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磨坊已经进入长沙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也名列湖南省重点上市企业资源库,有望成为继盐津铺子之后的浏阳经开区又一家食品上市企业。
 
  特写
 
  自己和家人不吃的,坚决不出厂
 
  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如今企业壮大后瞄准上市,肖伟的角色都没改变,因为深谙市场,他执掌着公司关键的技术研发工作。
 
  “新产品的起点,一定是市场调查,不是摸脑壳。”因此,肖伟会花大量时间去跑市场、搞调研,回来后严格遵循构思、试验、定型、检测后推向市场的节奏搞研发。
 
  为了研发一个新产品,在开发期内,肖伟和团队成员不断调整方案、不断检测、不断试吃。这些头顶“美食之父”光环的人,在新产品送达消费者舌尖之前,他们“早就吃腻了”,但看到蹭蹭上涨的销售数据,还是会有强烈的成就感。
 
  新产品上市唯快不破,但这时候,肖伟又一反常态——慢了下来。
 
  “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比如我们包装袋背面承诺保质期是9个月,那产品一定要经过这么长时间不同条件的考验,经过自检和送检合格后才能推出去。”肖伟收住笑容认真地说,要抢占市场,靠的是提前研发新产品,为此,金磨坊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8%以上。
 
  另一个抢占市场的良方是品质,以公司豆制熟食为例,原材料大豆是从黑龙江原产地定点采购的非转基因品类。“品质的根本是原材料,原材料好不好,消费者尝一口就知道。”肖伟说。
 
  有的人对熟食有片面的偏见,认为熟食不卫生,“过去一些小作坊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现在的品牌企业不会砸自己的招牌。”肖伟说,去年10月启用的新总部5楼一整层都用于建设研发、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里食品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有8名,并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达成合作,为公司的产品布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是对自己的产品有底气、有信心,金磨坊坚持“有良心出良品”的匠心精神。“自己和家人不吃的,坚决不出厂。”肖伟认为,自己是新产品的推手,但首先是把关人。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