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建方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脱贫之要,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最有效的途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必须把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就业扶贫不仅要因地制宜建平台,还要将动态监测、岗位开发、动力激发、后续衔接作为就业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做好就业扶贫动态监测。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在做好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需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动态掌握各地用工信息。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有效对接,关注务工地疫情变化,准确掌握务工地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有序组织有意愿的务工人员。二是摸清务工人员就业意愿。加强对务工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尚未脱贫的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方向的调查摸底,通过上户、电话短信和网络软件等多种方式和平台,全面摸清务工人员基本信息、技能状况、务工地点及企业、务工地疫情和企业开复工等情况,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全面汇总分析研判,动态调整合理匹配,及时提供岗位信息。三是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宣传力度。依照摸排的就业底数,根据贫困劳动力本人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实际情况,向其精准推荐就业岗位。针对贫困劳动力做好就业指导、创业扶持、心理疏导等工作,优先推介就业岗位信息。
统筹做好就业扶贫动力激发。一是有序组织复产复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要积极落实就业扶贫补贴,鼓励本地复工复产企业稳定雇佣当地暂不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强化贫困劳动力创业补助,加大创业融资项目优惠政策,升级创业扶持形式,积极开发岗位,吸纳就业。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输转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政府援企稳岗力度,发挥第三方劳务中介作用,对成功引介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的人力资源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可以采取点对点集中统一进行包车接送或者给予一定交通补贴等形式,为贫困劳动力减轻外出负担与阻力。三是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确保就业扶贫取得实效。大力开发重残人员护理、留守老人儿童看护、灾害监测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形成企业稳定就业一批、建设工程项目临时就业一批、就地就近消化就业一批、农村公益性事业岗位安置一批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深入做好就业扶贫后续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体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和贫困户联动效应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努力提升贫困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厚实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充分报道就业扶贫工作成效,讲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故事,凝聚民心,激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扶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就业扶贫向就业致富成功转型。
(作者系中共浏阳市委党校理论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