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老党员加起来161岁
罗时奇(左三)和吉仕杰(左一)两人的生活虽过得俭朴,但在助学这件事上,却从不吝啬。刘珂摄
6月2日上午,在张坊镇洞溪完小,85岁的罗时奇和76岁的吉仕杰将早已准备好的助学金及学习用品送到10名贫困生手中。当天,这两名年龄加起来161岁的老党员,一共为张坊镇7个村的28名贫困生送去了助学金和新书包。
一边过着俭朴、节约的生活,一边将攒下的钱捐出助学,10多年来,罗时奇和吉仕杰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他们的助学初心。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罗时奇
66年党龄,近10年捐资6万元助学
“谢谢爷爷!”6月2日上午,接到爱心款后,四年级的学生琪琪(化名)郑重地说了一声感谢。琪琪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爷爷患有疾病,家庭十分困难,被纳入低保户。虽然数目不大,但这笔爱心款对他们来说却是“沉甸甸”。“谢谢你们的关心,孩子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琪琪的奶奶说。
罗时奇曾担任过原人溪乡(已并入张坊镇)乡长,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加入张坊镇关工委,十分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记者见到罗时奇时,他穿着老旧的蓝色衬衫,戴着助听器。老人对助学很慷慨,去年就拿出了1万元捐助张坊村和白石村的20名贫困生。为了照顾其他7个村的贫困学子,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他再次向张坊镇退休老干党支部提出要资助一批贫困生。
“他只提出了2个要求,一是学生确实有困难,二是学习成绩比较好。”张坊镇退休老干党支部书记、关工委执行主任余玉山说。
每村捐助4名贫困生,每人500元,一次性捐出1.4万元,对一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早些年因要为妻子治病,罗时奇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从2011开始,他每年都会拿出部分退休金助学,10年来,累计捐出助学款超6万元。
“我年纪大了,能做的事有限。但我愿意尽我所能,关心下一代,希望他们都能成为祖国的人才。”罗时奇说。
面对自己的善举带来的赞誉和褒扬时,罗时奇淡泊地说:“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不抽烟、不喝酒,儿女都可以自食其力,省下来的钱拿来助学,不值一提。”
作为一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罗时奇希望将爱心助学继续进行下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吉仕杰
60岁入党,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
“我一直很关心下一代,当然要参加,算我一个。”76岁老党员吉仕杰也是张坊镇关工委的成员。5月31日,得知罗时奇要捐资助学后,他二话不说买来了28个新书包,捐给孩子们。
吉仕杰是张坊村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当过铁匠、开过饲料店,年纪大了后将店铺交给儿子打理,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为村上的志愿服务出了不少力。60岁那年,吉仕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骑着单车义务巡防,组建劝导队带动居民开展垃圾分类……除了参与志愿服务,这些年来,吉仕杰也捐助了不少困难家庭,尤其热衷于教育事业。
吉仕杰的儿女对父亲的公益事业十分理解和支持。吉仕杰也将儿女逢年过节孝敬的钱和自己平时收集废旧报纸攒下的钱用于公益事业。
“去年张坊中学扩建他捐了1万元”“镇上评选20名先进教师,他给每人奖励200元”“他不仅捐资助学,还经常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爱国主义”……周围的人都说,吉仕杰做的公益事业多到数不过来。像他和罗时奇这样的“银发先锋”,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记者手记
朱自明的精神,在浏阳传承弘扬
朱自明是坚持36年捐资助学的“中国好人”,也是张坊镇茶林村的一名老党员。采访罗时奇和吉仕杰时,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过着俭朴、节约的生活,却将攒下的钱捐出助学,他们的大爱令人敬佩。2018年,朱自明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弘扬,“朱自明式”好人在浏阳大地上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