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孩子偷拿玩具亲妈报警,你怎么看?
2020-08-26 10:50:18 字号:

日前,一名7岁女童在商场偷拿玩具被亲妈报警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引发全民大讨论。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应该让孩子长点记性;有网友则表示反对,认为这种方式太极端,教育应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

8月25日,《浏阳日报》街坊版“您的家教话题”第二期主题座谈会在淮川街道西正社区举办,8名家长应邀参与。这次的主题是:你支持女童商场偷拿玩具亲妈报警吗?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新闻回顾

7岁女童商场偷拿玩具,亲妈报警8月初,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被举报的嫌疑人只有7岁,而打电话举报她的,是她的亲妈。

原来,这个孩子偷拿了商场的扭蛋玩具,被商家叫了家长,但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肯承认。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

最终在民警的教育下,小女孩承认了。她拿玩具是因为小玩具很漂亮,但是也知道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向妈妈开口要钱,一时没忍住就偷拿了几个。事后,女孩妈妈按商品原价进行了赔偿。

女孩妈妈表示:“我看过一个视频,是爸爸教育女儿,做父母的也是报了警,然后把她带到派出所去了。所以我也想用这个方法,给自己女儿一个教训。”

对于女孩妈妈的这种行为,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反对方

这种教育太过了

参与探讨的8名家长一致站在了“反对方”,认为7岁女童在商场偷拿玩具,不至于喊警察,这种教育方式太过了。

家长仇荣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家长自己的事,不应该以报警的方式处理;家长张久霞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过程,并非某一次就有结果;家长王振东认为,警察有警察的职责,比如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活动等,家长这么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实际上,在商场偷拿东西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出现过,家长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孙儿两三岁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柳女士首先发言,说有一次带着孩子逛超市时,买了零食还没付账,孩子就开始吃,她当时就拍了孩子的手背,告诉他还未付账的东西是别人的,拿别人的东西吃不对。“孩子当时就认错了。”柳女士认为,孩子在不知道自己错了之前,家长是有责任让他意识到错误的。

秦先生是以爷爷的身份来参加座谈会的。他认为,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先看错事的性质,这种“偷拿玩具”实在达不到喊警察的地步。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教育,这点他是认同的。

他说,他对孙子最严厉的一次处罚,是拿着扫帚打孩子屁股,因为此前他们就某事达成约定,头两次都只是口头教育,孩子第三次犯错时,他就出手了。“我当时跟他说,爷爷这辈子就打你这一次,但是你要记住了,既然约定好了,就要遵守!”让他欣慰的是,孩子以后再没犯过同样的错。

支持方

这就是社会规则

座谈会上,虽然8名家长都投了反对票,但亲妈报警“想给孩子一个教训”的观点,也有人表示支持。浏阳几名微信网友也参与了这次探讨,支持方认为,早些把社会规则教给孩子很有必要。

“做错了事,应该受罚。”冷先生认为,做错事不被处罚,没有教训,怎么可能记得住?在应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教他们认识社会的规则,这才是真的对孩子好,他们以后就会知道什么叫规则约束。

“我要为这个铁面妈妈点赞。”网友“天马行空”认为,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对女儿的教育是基于规则的立场进行的,有人说孩子以后会有阴影,这是想当然,只有当孩子继续犯这种错,她才会有阴影,只要她不犯错,这种阴影就是约束,是正面的。

众说纷纭

@慧眼识珠:体面的父母,应该是不动声色地把单买了,回家后再和孩子细细谈。

@崇卓DY:我看了新闻,这个妈妈报警的前提是孩子不承认,也不认错。我觉得报警没有错,是该教育一下,让她认识到错误。

@昂首:我认为孩子有错,但是家长也是有错的。她的错不是报警这个事,而是她此前没有教育好孩子。不过,报警这样的手段能不用最好还是不用。

专家点评

孩子犯错你可以遵循这个“原则”

易大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浏阳市畅心心理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孩子,该怎么爱你”公益项目负责人)我不赞同喊警察

首先,警察有他的职能,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职责。这名家长报警后,警察并没有做出严格处理,是因为“偷东西”分性质,低龄儿童偷拿小件、低价玩具,口头教育即可。也许这名家长的做法,反而会给孩子一个误会,导致她觉得警察来了也没事,仅仅只是说了两句。这种心理对她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会导致她法律意识淡薄。

其次,家长之所以报警,是因为无奈,比如她教育失败了,于是寻求警察的帮助,这样的话,家长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自己的威信。孩子第一次可能会怕,第二次呢?那时候家长没有威信了,孩子可能也不再畏惧警察,这就更加得不偿失。

最后,成年人也需要觉察,孩子还没有“偷”的概念,她就是喜欢,想占为己有,家长要从这个角度让她理解“拿”与“偷”的区别,耐心引导,细致引导。

孩子犯错,家长可以这么做

如果出现了类似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设问”的形式让孩子自己觉察。

我们要知道,虽然孩子还小,但是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孩子做错了事,偷拿东西或者没付账,家长可以问他这样做对不对?哪里不对?如何处理?把所有问题罗列出来,让孩子自己说。

这种方式,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每一个好的父母就是一个好的教练”,所谓教练,就是能够激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人。

这里还蕴含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家长再问,以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以后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形成一定约定,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按照约定严肃处理。这就是不能退让的原则了。如果孩子不是初犯家长更需要有耐心

有的家长说,孩子犯了错不听劝、不承认,更不跟着“设问”走,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可见孩子并非初犯,家长已然错过了第一次教育孩子的最佳机会,因为只要一开始就按照这种方式来,就能激发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潜能,同时家长多注意方法,常常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的优点,激发其正能量,那他们就不会形成这种对抗式的性格了。

如果孩子不听劝,家长就应该意识到,那是孩子身上长期积累了不合适的家教所导致的,这就需要给他们一个慢慢改变的过程。换句话说,家长也要为自己不恰当的家教方式“买单”,这个过程会很长,家长更需要有耐心,慢慢引导孩子走上正轨。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