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渐行渐远的老手艺,八旬娭毑扎得一手好扫把
2020-11-03 11:20:52 字号:

06版老友记-1.jpg

86岁的胡淑兰坐在门口,熟练地扎扫把。记者张玲

霜降之后,秋意渐浓。在荷花街道唐洲社区,胡淑兰家门口的扫把草已经长得比人还高。她拿把镰刀齐根砍下,一蓬蓬晒在门口,只需两三日的阳光,满地坪的扫把草就由红绿色转变成了黄色。

86岁的胡淑兰最爱这段时光,经常坐在门口,扯把草来扎扫把,格外闲适。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莫道桑榆晚

八旬娭毑爱做扫把

06版老友记-4.jpg

年过八旬,胡淑兰扎的扫把不但美观,而且结实耐用。记者张玲

扫把草学名叫地肤,也叫落帚草,是制作扫把的好材料。

胡淑兰家的扫把从来不用买,每年她都会在家门口空地上撒上扫把草的种子,等到秋天用它们来制作扫把。

别看简单的一把扫帚,做起来也有不少学问。

“先把这些籽剥下来,然后将根、叶分开。”胡淑兰说,她小时候看邻居做高粱扫把,就用心观察学习,很快就融会贯通掌握了快速摘除扫把草上籽和壳的方法,并根据植株的大小,将品相不同的扫把草进行分门别类。

扫把草的杆,得挑直的、没有节的,用来做扫把的把手;细嫩的枝芽则适合做扫把头。

一把扫把的制作,胡淑兰需要挑选5股扫把草,中间三股要细、蓬松度要高,最好大小和长短一致。外面的两股要根根分明,整齐美观。

将扫把草筛选分类后,胡淑兰就用细铁丝将其一把把捆扎起来。虽然年过八旬,胡淑兰手劲儿却不小,扎出的扫把紧实美观,并且十分耐用。

老人的二女儿唐陈秀、儿媳妇罗金枝也前来帮忙,几个人一起有说有笑,手里的活也不停,不一会就做好了8把扫把。

“母亲手巧,以前一做就四五十把,拿出去卖大概3至4元一把,补贴家用。而且她还会做花样,扫把杆每往上扎一段就编一朵‘花’,非常好看,也广受顾客喜欢。”唐陈秀说。

“‘花’是很久没做了!”胡淑兰哈哈笑起来,说年纪大了,眼神没有那么好了。如今她做扫把纯粹是休闲,自家留两个,其余的全部送邻居、送朋友,“别人不嫌弃就好呢!”

为霞尚满天

教儿育女传承勤劳质朴家风

中午时分,胡淑兰正扎着扫把,几个子女先后过来看望她。

老人育有6个子女,其中5个都住在附近,一大家子吃饭能凑三桌人。看着子女们,又看看满地自制的扫帚,胡淑兰回想起以前吃苦的日子。“以前何止是要扎扫把,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我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操劳,学会了许多手工活。”

老人说,她小时候母亲眼盲做不得活,父亲又过世得早,她自小就过继给了叔叔。从懂事开始就里里外外地忙碌,纺纱、织布、打草鞋、做布鞋……胡淑兰练就了一双巧手,嫁到唐家洲后,又学会了手工做纸,踩竹、漂竹、焙纸……连做纸师父都夸赞她手巧。

后来出集体工时,她白天要负责队上七八十头猪的猪草,晚上则趁着孩子们都睡了,赶做几把扫帚、几双鞋子,换点零花钱给孩子们买糖果。

胡淑兰家教严格。以前二儿子有次从田里捡了一个南瓜回来,她立刻让二儿子送回去,并且教育儿子,不能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在老人的影响下,子女们也都以服务乡邻为荣。几个儿子自费挖井,拉了3公里水管,为周边居民引山泉水;年底大家有熏腊味的习惯,几个子女又一合计,建了间烘烤房免费供邻舍们使用。

如今儿女孝顺,邻里和谐,老人非常感恩现在的好日子。“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苦水里熬出来的。”胡淑兰说,看到日子越来越好,她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