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
在“三联中读”的一期播客上听到陶勇出书了——《目光》,很是想看,便去找来看。
看的时候大体始终带着这两个关注点进入文本。这本书没有做成那种套路的名人畅销书——从小到大、以时间为轴的个人成长感悟,陶勇也说,“我不想记录我平凡生活的点滴”。这本书以陶勇受伤这个“至暗时刻”为缘起,展现他从医二十年来,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到的能量,关于善恶,关于生死,关于人性,关于信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足见陶勇的真诚与清醒,这不是一本因为自己遭遇的事件成为公众人物后的自我贩卖,而是以此为契机的一场自我梳理、思考、整理与再出发。陶勇身上的这份理想主义与自律踏实,其关于诸多问题的思考与真知灼见,正是被他所深深打动的大众所需要的。我不得不为这本书的选题策划及其落地点赞。
整本书讨论了近20个重要的问题:善恶、生死、少年气、医者仁心、光明与黑暗、那些不为人知的力量等。它们或是陶勇正面遭逢的问题,或者是其时刻萦绕于怀并有心得的问题,有哲学的思考,亦不乏许多其行医治病过程中的动人故事。这些内容,由陶勇医生娓娓道来,其真诚的思考及其平时切实的践行,让它们变得真诚、温暖、有力量。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陶勇何以成为陶勇。这与他天性中的单纯与执著应有很大关系,他对于自己认定的善与理想,会坚定、不懈地去追求、践行,这在浮躁的时代里何其难得。同时,陶勇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仅仅在于他的优秀、他的理想主义,还在于他面对命运的无情打击后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焕发生机。
“至暗时刻”之后,陶勇的“见光度”日高,与很多行业都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互动,而这些只是赋予了他更多的能量去实现他的初心。“天下无盲”是其毕生所追求的理想,这也是所有关心和喜欢陶勇的人期待的事情。就像这本书的执笔者李润所说:“他仿佛活成了我们内心中的那个自己,只要他在,我们就还能感受到曾经的那份纯真与炽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1/25/1080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