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热浪滚滚,直冲38℃
2022-07-12 11:38:10 字号:

热浪滚滚,直冲38℃

市气象局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09版民生资讯-2.jpg

7月11日,最高气温达37℃。浏阳河中路,出行的市民"全副武装"。记者彭红霞

步入七月,浏阳的酷暑正式开始了。7月11日上午,市气象局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7月11日白天浏阳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预计未来几天,浏阳将以晴热高温为主,最气温可达38℃,请加强防范。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热”将成本周主旋律

最近的天气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热”,哪怕只是外出站一会儿,都会汗流浃背。毕竟小暑节气已过,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不远了。

昨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高温将继续成为本周天气的主旋律。7月11日,浏阳最高气温直抵37℃,按照相关规定,市气象局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然而,没有最热,只有更热。据气象预报,这波高温将愈演愈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本周,特别是7月13日至17日,最高气温将直冲38℃。

具体预报如下:7月12日,晴,气温25至37℃;7月13日,晴,气温26至38℃;7月14日,晴,气温26至38℃;7月15日,晴,气温26至38℃;7月16日,晴天间多云,26至38℃;7月17日,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气温26至38℃;7月18日,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气温26至38℃。

气象部门提醒,晴热高温天气维持,用电负荷激增,需加强电力调度、做好能源保供,山塘、水库注意蓄水保水,科学用水,户外活动需注意防暑降温,避防午后局地热对流天气。

即将进入“三伏天”,请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民间有俗语:“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提上了日程。

据悉,今年的三伏天将长达40天,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其中,初伏是7月16日至7月25日,共10天;中伏是7月26日至8月14日,共20天;末伏是8月15日至8月24日,共10天。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在此类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暑措施,很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中暑严重时,通常会有恶心反胃、头晕头痛、发热等不良症状出现。老年人、婴幼儿、儿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及孕妇最易中暑。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

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易排汗、宽松、轻薄透气的衣服,勤洗勤换。此外,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摄入,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并保证充足睡眠。

如何过好“三伏”?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孔繁佳表示,高温天气,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外,还要警惕夏季过度贪凉行为,长时间呆在空调等低温环境内,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因此,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以防虚邪贼风。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运动适当出汗、泡脚微微出汗都可以祛除寒气,不过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孔繁佳说,高温天气,也要注意少吃螺、柿子、蟹、竹笋、荸荠、黄瓜、藕、鳖、绿豆等寒性食物和其他冷藏食物。

新闻知多点

高温“黄橙红”预警谁更强?

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高温预警信号分3个等级,由低至高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表示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但是,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还是有区别的,气象意义上的气温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人体感受到的空气温度,除了气温本身之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甚至心情等。

延伸阅读

今年最大超级月亮将于7月14日凌晨出现

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称,7月14日凌晨,将出现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中国各地都可观赏到。最佳观察时间是7月13日晚上至14日凌晨。今年的超级月亮(满月),是在北半球2008年以来地平高度最低的满月。

超级月亮是指“近地点”的满月。今年7月13日17时06分,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全年最近的“近地点”,只有357372千米,此时月亮的视直径最大;14日2时38分(望),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此时月亮最圆,月亮视直径达到33.7角分,比太阳全年视直径还要大。

观察表明,同样是满月,满月在“近地点”比“远地点”,其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超级月亮升起在东方时,市民将感到满月特别大,呈现金黄色。此时,可采用手机或数码相机与超级月亮合影留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