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反诈民警慧眼识破,为市民止损两万余元
2022-07-18 11:10:15 字号:

民警劝阻被"呼叫转移",骗子冒充被害人接听反诈电话

随着市民反诈意识的提高和反诈手段的升级,骗子也在不断更新诈骗手法。近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处理一起诈骗预警时,就遇到了这类骗子——当民警千方百计打通“被害人”的电话时,对方表示“已识破骗局,不需要民警再打电话劝阻”。按照正常的反诈机制,在确定当事人没有被骗后,该项劝阻工作就算成功完成了。然而,细心的民警在对劝阻工作进行存档记录时,从通话录音中发现了异常……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市民疑遭电信诈骗

接到民警电话后表示“已识破骗局”

前不久,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接到一条预警指令:市民吴女士与一陌生号码持续通话超过半小时,极有可能正遭遇电信诈骗。

随即,反诈民警第一时间使用“96110”电话拨打吴女士手机号码,但多次拨打均无法接通。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如果不能及时劝阻,骗子很有可能得手。

“我们又尝试拨打吴女士家人的电话,但也都没有人接听。”反诈民警介绍,为了尽快联系上吴女士,他们立即联系吴女士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上门劝阻。同时,反电诈中心民警采取添加吴女士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留言,但均未收到任何回复,一时间,工作陷入僵局。

十多分钟后,当地派出所民警反馈:吴女士当天不在家,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劝阻,但通过反复拨打电话,最终电话被接通,但对方表示自己在外地工作,已识破骗局没有上当受骗,不需要民警再拨打电话劝阻。

“听了派出所的反馈后,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反诈民警表示,按照正常的反诈机制,在确定潜在被害人没有被骗后,该条预警就成功完成了劝阻工作。

事后听录音发现疑点

接电话的“被害人”竟是骗子

按照工作流程,在完成劝阻后,反电诈中心需要对劝阻工作进行存档记录,并对派出所劝阻过程进行核实。

在听取派出所民警与当事人电话录音后,反诈民警却从中发现了疑点。“我们掌握的潜在受害人是一名女性,但接听劝阻电话的却是一名男性,难道是其家人?”带着疑问,反诈民警反复听取通话录音,发现对方没有表现出一丝遭遇诈骗的情绪波动,整个对话非常顺畅,且通话中夹杂着大量干扰性噪音。

凭借反电诈丰富经验,反诈民警觉得整个劝阻流程过于顺利,认为事情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接劝阻电话的很有可能就是骗子,他们引导被害人通过呼叫转移功能,将被害人的电话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反电诈中心民警分析道,骗子在应付了民警的劝阻后,会放松警惕,事后还会继续与吴女士保持通话。

果然,随后吴女士的电话又长时间处于通话状态。反诈民警立即对吴女士的手机号码采取保护性措施,切断了与骗子的联络,并再次调度警力与吴女士取得联系。

经过不懈努力,反诈民警终于联系上了吴女士。原来,在长沙工作的吴女士接到了一个冒充公检法的境外电话,称其名下有一张电话卡涉嫌犯罪,需要对其进行资金审查。“我看了对方的证件和一些文书后已经完全相信了,所以才按对方的要求设置了呼叫转移。”吴女士感激地说,要不是民警细心,她马上就会将银行卡里的两万多元转入到对方指定的账户“进行审查”。

对此,浏阳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接到陌生电话时,切记不要按照对方要求对自己的手机进行“呼叫转移”或下载不明软件,公检法机关没有任何安全账户,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通缉令”“逮捕令”,更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如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