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问道第二回·写生浏阳河作品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展出
“山水问道”团队走进浏阳采风写生。
11月13日,“山水问道第二回·写生浏阳河作品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开展,14位画家用近百幅作品展现浏阳的青山绿水与乡村新貌,带给观众丰富而美好的艺术体验。
本次展览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画院、浏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南省画院山水画工作室、长沙市经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湖南省画院美术馆、浏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持续至11月17日。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14位画家采风浏阳
用画笔呈现新时代乡村生活
大好山河美如画。透过水墨和线条,领略到的是九曲浏阳河的田园诗意,是美丽浏阳的灵山秀水,更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由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金石带领省内优秀青年山水画家并邀请浏阳部分画家一起组成的“山水问道”团队,走进浏阳采风写生。一年四季,他们的足迹踏遍大围山、达浒、张坊、小河、柏加等乡镇(街道)。从浏阳河到大围山,从雅致的浏阳城到美丽乡村,最后,画家们倾其笔墨,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对浏阳的热爱泼洒在画作中。
湖南省画院美术馆,游客在观展。
“这次写生,让我深入地感受到了浏阳之美。这份美不仅有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更蕴含着厚重的人文之美。秀美的山林和清冽的河流滋养着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反过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也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的精彩。”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湖南省美协理事刘晓斌表示,因为美丽如画的浏阳让画家们印象深刻,他们才能用手中的笔带给观众丰富而美好的艺术体验。
“来过很多次浏阳,将它入画却是第一次。写生也走过很多地方,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浏阳农村的新面貌。”晏铭是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他的眼里,画笔可描述的不仅仅是浏阳的田园风貌,那种新变化带来的美也是可圈可点的。这一年多来,他一口气画了20多幅浏阳题材的作品,就是希望将这份内心的美传达给更多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浏阳人,本土画家周石山表示自己对浏阳的山水除了欣赏之外,更带着一种为家乡感到骄傲的自豪之感。“浏阳的风景不是那种气吞山河的‘大山大水’,但它的秀美与雅致使得入画的小景格外多,而且非常有生活气息。这次能和省内外众多的画家一起写生创作,是一种技艺上的切磋,更从互相学习中收获了精神交流带来的美好。”周石山说。
“只要带着画板坐下来,就是一幅画。”在“山水问道”团队组织采风之前,本土画家朱爱莲便已经跑遍了东乡。这份熟稔加上王金石老师等名家的悉心指点,让她从如何取景到线条表现都学到了很多。
浏阳走进美丽的画卷
也从美丽的画卷走向未来
从“一条河、一首歌”,到“一幅画”,浏阳就这样走进美丽的画卷,也从这美丽的画卷中走向未来。
王晓冰的《白沙春日》无边光景一时新;刘剑峰的《细雨草木长》诗意朦胧让人沉醉;江楠的《浏阳写生之二》描绘的是浏阳的清丽隽秀;李白凌的《沿溪小景》在隐隐绰绰的水墨间描绘了怦然心动的家园之美好;旷川雨的《白沙镇一角》让古镇的秀美与悠远一览无余;汪文生的《大围山湖洋新居之一》让人透过画布看到了新农村的蓬勃生机;罗鹏的《浏阳写生之八》细腻温润、别致而飘逸;周华平的《镇头写生之二》描绘了新农村“房前路沿栽花木,绿树红花绕村居”的富饶美好;熊孝勇的《红军桥》则让人感受到了浏阳“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革命底色……
“对于画家而言,色彩与线条也许是最好的表达。”对于这次“山水问道”主题展,浏阳市美协主席汤远志表示,长久以来,浏阳的灵山秀水给画家们带来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无限的灵感。顺水而下,这不仅是一条红色的历史文化之河,亦是一条绿色和谐发展之河,“近期,我们会争取将这批画作‘请’进浏阳,办一次展览,方便更多浏阳人欣赏。”
“做这次展览的初衷,是为了体现浏阳之美,更是为了推介浏阳,促使浏阳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水准进一步提升。希望观众除了用眼看到自然之美,更能用心感受人文之美。”作为湖南省画院美术馆馆长,李亚辉表示此次展出的百余幅佳作是美术工作者用水墨丹青描绘生态浏阳、人文浏阳的佳作集锦。它们展现的不仅是浏阳大地的自然之美与日新月异的崭新风貌,更讴歌了勤劳淳朴、意气风发的浏阳人民,带给人们美好记忆和美丽乡愁。
采风手记
透过笔墨用心说话
王晓冰(湖南省美协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美协理事,浏阳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2021年夏末,“山水问道”采风团如期而至,我匆匆赶去与团队汇合,在白沙古镇开启了第一站的行程。
接下来的一年多,团队成员穿过浏阳河沿岸的20余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写生采风,用画笔记录了大量原生态的浏阳河沿岸风光。这种自由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浏阳典型的南方秀美地貌,她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沉醉不已,顿觉天下群山无色,唯有乡情难舍。
深入乡间,了解民情,探寻自然风光,我们怦然心动,按捺不住内心的表现欲望,让思绪飞扬。这时,只有绘画能够连同心中的思绪,把浏阳河灿烂文明的绿色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人文悠久的历史文化,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还原出“诗画浏阳河”的精神风貌。
我一直钟情于自然风光。我常表白,自己一走进山水间就容易激动。我对山水有着一种激越而又深沉的爱意。这一年多与同行艺术家不断采风写生,穿行在浏阳河岸边,有时酷热难耐,汗水湿透全身;有时寒风凛冽,身体直打哆嗦,但大家都心情很好。我才发现这种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或我一人独有,而是在艺术旅程中逐渐孕育培养出来的。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只是一种手段,一架让你和外界对话的桥梁。技巧可以复制,思想不可以,要透过笔墨用心地说话,要通过对生活和时代、历史与现实的形象化的艺术记录,表达内心的意与境。我愿一直去搜寻、去发现、去诉说、去推介家乡的这些美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11/17/1205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