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脱贫村见闻录——路通了灯亮了“五谷丰登”了
2020-09-28 10:24:52 字号:

普迹镇五丰村:路通了灯亮了“五谷丰登”了

坚定脱贫信心,树立自力更生理念

06版时政镇村-3.jpg

浏阳市卫健局驻普迹镇五丰村第一书记邹冰正在帮贫困户除草、翻地。五丰村供图

“这袋是5公斤,记得写上名字,别搞错了”“里面有一些坏的,注意挑出来”……9月15日,在普迹镇五丰村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前坪,扶贫专干阳露、周美辉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陈茂松家中收回来的板栗、凉薯进行筛选、分装。

一开始,由于双目失明,陈茂松对扶贫干部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不能给他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不少扶贫干部在上户时都被他赶出来了。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干部不但没有气馁,还上户上得更勤了:在帮扶政策方面给予他照顾,帮他干活,替他销售板栗……在扶贫干部的悉心帮扶下,陈茂松的生活与精神面貌渐渐有了改变,与扶贫干部也相处得融洽了,有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面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丰村的帮扶干部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及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纾困解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丰村变得更美了,村民的钱包变“鼓”了,五丰村也真正实现了“五谷丰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

路通了,灯亮了

基础建设好起来,集体经济跟上来

提起“五丰”这两个字,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五谷丰登”,可就在几年前,五丰村却是大家口中的穷乡僻壤。从浏阳市区向西出发,行驶近50公里,普迹镇五丰村就坐落在层层叠叠的青山中。

山路蜿蜒曲折,市卫健局驻普迹镇五丰村第一书记邹冰开着车,回忆起他2014年第一次到五丰村时的场景,“当时这里都还是泥巴路,路又窄,村里人到镇上只能走路或者骑摩托车,下雨的时候更不得了,走路一不留神就会摔得一身泥。”

五丰村曾是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34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在修好路之前,这里的村民很少出去,从外面到五丰村的人就更少了。

“当时村组道路路况太差了,出行不便,我家的农产品也销不出去。”娄小玲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她的女儿常年在外地,她靠着种菜、养鸡生活,不时到集镇上去卖一点农产品。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通了水泥路。2019年,普迹镇政府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依旧铺排了普青公路提质改造项目,惠及了五丰村、新府村、新街村的8500余名村民,这条通往集镇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了五丰村的“富裕之路”。

“以前村民家里没有自来水,有的甚至连水井也没有,就只能跑到2公里远的地方去挑水。”扶贫专干周美辉是土生土长的五丰村人,在她眼里,五丰村这几年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得益于饮水工程,现在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路灯也装上了,村里不少人还建起了新房。”

村里的基础建设好了起来,村级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渐渐发展了起来。

“2017年、2018年,我们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只有5万多元。这两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村上复垦24107亩田地,新增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土地增值收益都归村集体所有。”五丰村党总支书记张永林说,今年五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预计达到25.49万元。

一户一策

为贫困户“定制”种养项目

“美辉啊,你来了。走,我带你去看看我今年养的400只鸡。”刚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霞辉的家中,周美辉就被拉着去看鸡舍了,看着刘霞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些年,刘霞辉不幸检查出患有癌症。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击碎了她以往平淡温馨的生活。为了治病,她不仅花光了为数不多的积蓄,更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

扶贫干部在了解到刘霞辉的情况后,结合她的身体情况和个人意愿,与她签订了《产业发展帮扶协议书》,帮助她发展养鸡。同时,还为刘霞辉的丈夫在镇上找到了一份除草、砍青的工作。

有了稳定的产业和工作,刘霞辉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单靠养鸡,她一年就能赚四五万元。现在,她家不仅建了新房,还买了一台电动汽车。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中,大部分都是家有病患或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其他增收途径。”邹冰说,为了帮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考察了养鸡、种菜、种水稻、养猪等多个项目后,决定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和意愿,因地制宜,科学“定制”种养项目,由扶贫队员帮助实施,并回购部分产品。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义新也是五丰村“定制”种养项目的受益人之一。2016年,因车祸双手落下残疾的刘义新找到邹冰,一起商量如何脱贫,探讨了很多种办法,最后定下了养羊。但当时的刘义新由于手指无法屈伸,只养了一只羊。

此后的每个月,邹冰都会关心刘义新养的那头羊,并托人给他带上治疗的药物,控制其病情变化,他的手指屈伸逐步得到了改善。

在邹冰的介绍下,刘义新的女儿在镇上的卫生院找到了工作,一年收入4万多元。

“现在4只母羊有2只怀孕了,我争取今年养10只。今年我还种了4亩水稻,加上女儿的工资,我们一家今年脱贫没什么问题了!”算起今年的收入,刘义新脸上挂满了笑容。

扶贫先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富”到“我要富”

在五丰村,提起黎思明,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老黎变化太大了。”“老黎真是肯吃苦,他跟以前比啊,简直像换了个人。”

今年59岁的黎思明是普迹镇五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精神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儿子还在读小学。黎思明在年轻时就染上了酒瘾,嗜酒如命,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日子过不下去,反正有国家兜底。”

“去年4月,镇上、村上的干部来他家走访时,敲了20分钟门,他都醉倒在床上,没能起来开门。才上午11点啊,午饭都还没吃,他就已经喝得醉醺醺了。”提起这段往事,村上不少人都印象深刻。

走访吃了“闭门羹”,但扶贫干部们并没有生气,又对黎思明进行了多次家访,动之以情,与他耐心交流。

在了解到黎思明最在意的是儿子黎永兴时,扶贫干部指着他家墙上的奖状,开导黎思明:“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你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天起,黎思明开始戒酒,并通过产业帮扶养了100只鸡,种了毛豆、洋姜、水稻,加上砍伐自家楠竹销售。去年一年,老黎一家总收入将近4万元,甩掉了“贫困帽”。

“没想到我这样的情况还能脱贫,真的要感谢扶贫的好政策、好干部,帮我树立了脱贫的信心。”黎思明抹着眼泪说。

扶贫离不开扶志,只有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脱贫理念,变“要我富”到“我要富”,唤醒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起他们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帮助贫困户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走向新的小康生活。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